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会阴、小腹及生殖器等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尿频、尿不尽、尿末滴白等排尿异常,可伴有失眠、健忘、焦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可对患者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虽然CP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会给患者的精神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检索“慢性前列腺炎”和”中医”,“慢性前列腺炎”和”中药”关键词,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45篇,剔除重复的文献及质量较差的文献,经过筛选后最终选定325篇,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分析,相关数据采用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得出如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由于嗜食烟、酒、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流注下焦;又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传媒刺激等影响,性欲得不到正常疏泄,频繁手淫、房室不节或不洁、忍精不泄,致前列腺反复充血,败精瘀阻精室,蕴久酿毒,阻于经络,.就会导致湿热瘀阻证的出现;由于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久则血行不畅而致气血凝滞,就会导致肝气郁结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出现;由于久居阴冷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感受寒湿之邪,导致厥阴经气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寒滞肝脉证的出现;由于骑车、骑马、久坐等导致会阴部长时间受压,使前列腺持续处于充血状态,久则血脉不畅,亦可诱发本病。本病的病机特点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标实为湿热、气滞、血瘀等,本虚为肾虚、脾虚等。一般来讲,初期以湿热为主,多为精室受湿热毒邪所侵,壅滞于内,疏泄失常;或因三焦气化不利,湿阻化热,湿热互结,则精气时有外溢,出现尿白浊的症状。病久不愈可导致脾虚、肾虚、肝郁等,常常虚实夹杂。湿热瘀阻经脉、肝气郁滞、脾肾气虚等均可导致瘀血阻滞,而往往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我们通过对各家关于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分型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临床证型为湿热型,血瘀型,肾元亏虚型,肾阳虚型,中气不足型,肾阴虚型,肝郁型,阴虚火旺型。由此可见,慢性前列腺炎多为实证,包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虚证较为少见,包括肾元亏虚,肾阳虚,肾阴虚,中气不足证。这是在以往教科书中本病的辨证分型湿热蕴结,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肾阳虚损的基础上,又丰富了肾元亏虚证,中气不足证,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此外,特别强调的是,肝气郁结或肝郁气滞型出现频率也是很高的,由此可见患者的情绪或心理因素在本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各家治法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治法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排浊,疏肝理气,补肾益气,清热解毒等。分析发现,常用的治法以驱邪为主,临床上更多的医家强调多种治法的综合运用,比如补中益气,温肾化浊;滋阴降火,泄热化浊;辛温达下,化湿泄浊;清化湿浊,通利州都等。我们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223种内服药物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可分为以下七类:活血化瘀药;补益肝肾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利湿药;疏肝解郁药;补气药;安神药等。我们对文献中出现的160种外用药物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六类: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益肝肾药;清热利湿药;疏肝解郁药;补气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