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抗辐射加固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ovicovicov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日益成熟。当电子设备工作在宇宙空间区域时,就有可能发生辐射效应而导致飞行器功能异常,进而造成巨大损失。在航天应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电路中,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具有差分输入可靠性高和建立时间短等优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高可靠抗辐射加固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结构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研究了现有抗辐射加固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结构,分析了其单粒子效应理论基础和错误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存结构的不足,通过定时采样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DICE(Dual Interlock Cell Element)结构加固的抗辐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电路结构,该电路的锁存部分由双互锁结构连接,增加额外的定时控制信号驱动并联管和短路管,在解决自锁现象的同时,也允许输入数据在采样完成后发生变化。针对更高可靠性要求的应用场合,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DONUT(Double Node Upset Tolerant)结构加固的抗辐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仿真表明,对于750f C沉积电荷的注入,该结构可以从任何单节点和双节点的单粒子翻转中恢复。在性能方面,相对于双模冗余触发器,本文提出的结构具有更强的抗单粒子翻转的能力和更小的传播延时。然后,本文对提出的抗辐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给予了实现。在SMIC0.13μm工艺下,采用半环栅和保护环等加固技术对电路进行版图设计,在通过设计规则检查和电路一致性验证后,提取版图中的寄生参数信息。随后,对加固后的触发器电路进行后仿真验证,并对比分析前后仿真的性能参数和抗辐射能力的变化情况。后仿真显示本文提出的触发器结构均达到了抗辐射能力指标要求,同时延时功耗等性能参数较前仿真结果有所增加。最后,本文建立了高可靠抗辐射加固的灵敏放大器型触发器的标准单元,提取了加固触发器的逻辑信息和物理信息,生成了加固触发器的标准单元文件,以便能够应用于后续的大规模抗辐射电路系统的设计之中。
其他文献
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着电子封装技术的进步,这对于电子封装材料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针对芯片二级封装中,需要避免基板材料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热失配,从而提高封装系统的稳定性。CaAlSi玻璃陶瓷结合了优良的力学、介电和热性能,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封装材料。本论文的研究基于CaAlSi系玻璃陶瓷,为得到综合性能更好的芯片二级封装材料,系统探究了氧化物掺杂对样品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以及
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ADC的性能不断的遇到挑战,其中精度作为ADC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ADC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类由于环境、工艺、设计等问题带来的各种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辐射环境会带来单粒子效应(SEE),当高精度ADC应用到各种辐射环境中,其精度以及各类性能参数的稳定性值得考量。以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SAR ADC)为例,影响其精度的关键因素有电容失
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通讯设备的广泛应用为微波介质陶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微波介质陶瓷功能材料也有了迅猛的发展,然而近年来更新的通讯技术也需要性能更加优异的微波介质陶瓷的支持。某些现代通讯设备对低延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限制陶瓷材料的介电常数必须尽可能低,而Al2O3就是一种介电常数较低并且性能上限极高的材料,同时它的原料相对廉价,潜在的应用价值非常高,但它存在一些缺点尚未完全被攻克,比如烧结温
结合染色质的读体蛋白对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识别是表观遗传调控的一个主要机制。细胞核抗原Sp100(斑点状、分子量为100 kDa的蛋白)是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核体(PML-NB)的组成型成分,在固有免疫及转录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剪接亚型Sp100C的羧基端具有独特的植物同型结构域锌指(PHD)和溴区结构域(Bromo)串联模块(Sp100CPB),且可以被干扰素刺激特异性的上调。运用结构生物学、定量
本文研究了低维量子多体系统的纠缠性质,分别探索了 0 + 1维玻色系统,1 + 1维自旋系统和2 + 1维自旋系统,并利用纠缠性质对不同维度下的一些物理系统做了深入研究.在0 + 1维玻色系统中,我们研究了对称态纠缠深度的稳定性问题.对称态的纠缠深度具有二分法,即N粒子纯态对称态的纠缠深度是1或者N.我们论证这种二分法在系统受非对称噪声扰动下也是稳定的.为了探测实验中制备的对称态的纠缠深度,我们提
在如今5G技术、雷达技术、高速信息交换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为了适应军事领域、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高速模数转换器(ADC)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超高速ADC结构——时间交织ADC(TI ADC)结构虽然能够达到极高的采样率,但是由于失配的影响,它的精度往往不高。虽然针对TI ADC的失配,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校正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TI ADC的校正依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超奈奎斯特速率(FTN)传输技术能够在不增加传输带宽的条件下,通过减小符号发送间隔的方式提升传输容量和频谱效率,近年来成为了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FTN系统射频前端本振相位噪声(简称相噪)会恶化系统误码性能,并与FTN引入的码间干扰(ISI)耦合,使得传统针对奈奎斯特传输无ISI情况下的相噪抑制方法不再适用。因而研究FTN系统中的相位噪声抑制对FTN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FTN系统中相噪抑制问
目前5G通讯技术、智能终端、航空航天及物联网等方面对于高性能器件需求日益扩大,电子元器件作为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石,其性能的发展也逐步向着集成化、高频化、多功能化方向靠拢。而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因其高集成度、高可靠性、设计灵活性及高兼容性等优势成为目前主流的无源器件集成技术。不过,该种技术对于使用的基板材料的要求也愈多。除了满足常规的微波介电性能优异性外,微波陶瓷还需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
MRAM作为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不仅有着掉电不丢失数据的特性,在功耗、容量、寿命和读写速度等方面的性能也不逊色于主流存储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生产制造MRAM磁存储器,由于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ASIC的设计复杂度越来越大,设计出现的错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使得芯片报废,因此设计流程中,验证占了大部分的时间,验证成为了IC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众多的验证方法中,基于U
目前,磁控管正逐步朝着高功率,高效率,高频段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指标,新的结构与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而出。与此同时,磁控管研究开始面临着愈来愈多的模式问题,模式关系愈发复杂,模式竞争愈发激烈。磁控管的模式问题是磁控管发展的一大阻碍,磁控管的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磁控管理论的不完善,以及仿真和实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使得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模式问题难以被处理和分析,为弥补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