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势的日益复杂,品性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引起社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重视。从品性和品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国内外品性教育的研究作系统阐述,进而提升品性教育的品质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品性教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品性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较早的对品性的了解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西方早期的思想认为,品性教育与知识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现代美国的“蓝带学校”所提倡的品性教育是基于一个哲学理念——“德性可教”的基础上的。在美国,人们对品性的定义普遍比较认同的是:包括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和积极的个性特征。而品性教育,顾名思义,即作用于品性的教育。品性教育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品性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受到重视。就目前我国中小学品性教育来讲,社会现实的冲击、思想观念的取舍、行为过程的纠缠使荣与辱的评判标准产生错位,功利之心、实用之意下的失衡选择促使社会教育重新关注人的基本品性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再次拔高品性教育的重要性,品性教育的关注重点是引领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父母、关心集体,增强学生们的合作互助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增进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就目前来说,品性教育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包括品性教育过分的依赖学校,忽视整体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无法控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结果,以及品性教育过于重视形式,忽视言传身教,过于注重抽象、空洞的说教等等。所以要给品性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机制。一是中小学校成立专门组织,加强领导,抓好品性教育的管理,转变教育观念,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品性教育为主导的素质教育;二是积极开展品性教育研究,指导德育并且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和品性教育的氛围目前,我国中小学品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品性教育的形式化严重,品性教育的指令性太强,品性教育的持续性欠缺,品性教育的内容不完善。带来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品性教育的目标责任不明确。当前,中小学校的品性教育不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品性教育目标还不明确,责任分工不够明朗、细致。二是品性教育的落实机制存在缺陷。三是品性教育执行过程中人的因素。四是品性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而如何对以上的问题对症下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这包括:一是要强化学校制度建设;二是要增进教育者职责;三是要促进学生品性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合理的公民意识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注重自己良好品性的养成,为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