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是有效地或有说服力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对比修辞属于文本分析的一种基本手段,它是文本语言学和对比分析的连接体。罗伯特·卡普兰在1966年首先提出了对比修辞学的概念。作为一种假设,对比修辞用来对ESL学生英语写作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具有特征的模式做出解释。遗憾地是,这一领域的研究只限于说明文,对申请信函的研究却非常有限。 本文从英汉修辞学的角度着眼,对修辞学的历史发展、微观的遣词造句、宏观的结构布局以及修辞手段作了一系列的对比研究,试图籍此证明,英汉语修辞结构特点及其异同,并从哲学、社会文化、语言观念的角度阐释其间何以有此异同。不同的社会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结构、哲学意蕴、人文价值观,体现在申请信函的写作上则表现出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语言遣词造句的不同喜好。因此,母语的修辞系统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本文主要论述中英申请信函布局谋篇的差别。笔者认为ESL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的不合英语常规的篇章结构反映了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某些固有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修辞技巧和篇章模式。文章分析这些异同并表明不同文化产生风格迥异的句子结构却能达到相同的写作目的。卡普兰指出,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修辞技巧,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外语学习者组织文章的修辞习惯,所以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申请信的写作中运用不同的修辞技巧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母语的负迁移反映了写作中的大量问题,因此,关于中英申请信函布局谋篇异同的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阐述了对比修辞的发展轨迹及中外语言学家的研究现状,试图通过比较找到现代英语修辞学和现代汉语修辞学各自的传统渊源;具体分析了28位中国武汉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和10位英国中学生的申请信函,并根据Conner和Lauer的信任感染力,情感感染力和逻辑感染力的劝说机制进行数据统计以检测在词汇,句子,段落各方面中英申请信函的不同点。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文化存在不同的布局谋篇的方式,文化差异会导致外语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