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蜂细菌性幼虫病是严重危害蜜蜂正常生长发育的传染性疾病,对养蜂生产和蜂产品质量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至今为止,已报道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包括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以及蜜蜂粉介病。 本研究论文对2005年浙江省慈溪、富阳、江山等地蜂场发生的一种新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开展了该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实验结果分述如下: 1、在浙江省慈溪、富阳、江山等地采集自然发病的蜜蜂幼虫样品,通过J培养基、EFB培养基、LB培养基上细菌的分离纯化,结果从15份发病幼虫样品中共分离得到了5种细菌纯培养物,取其代表菌株分别标记为L1、L2、L3、L4、L5,其中L2在每份幼虫样品中都分离得到。 2、分离到的5种细菌纯培养物,在实验室通过人工培育的蜜蜂幼虫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接种L2的幼虫,在接种后第2天开始发病,与对照组相比,发病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失去光泽,有些幼虫腐烂,五天后大部分死亡,3天及5天后平均死亡率分别达60.00%和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接种其他四种菌株的幼虫,在观察期间虽有死亡,但是没有出现上述发病症状,其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3天后还是5天后,均没有显著差异。取接种引起的发病幼虫进行细菌平板分离,结果又得到了与L2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相同的细菌纯培养物。 3、实验室筛选出的具有致病性的菌株L2,通过蜂群接种实验再次对其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从接种完L2菌株后的第二天开始,在实验组的15群蜜蜂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症状跟自然发病症状基本相同,而对照组的15群蜜蜂中则没有出现异样;分别在接种前和接种后12天进行定群,实验组接种前后蜂群封盖子、群势、幼虫数量的差异极显著,而对照组则没有明显差异。取接种引起的发病幼虫进行细菌平板分离,结果又得到了与L2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相同的细菌纯培养物。由此得出结论:L2是该蜜蜂幼虫病的一种病原菌。 4、L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