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冻区改良粉砂土宏观力学性质及微观机理分析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冻土覆盖率高居世界第三,其中季节性冻土面积为5.173×10~6km~2。冻融循环作用一直是季冻区路基施工中重要的问题,也是导致路基出现强度损失和沉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季冻区粉砂土路基由于工程性质差、对冻胀和水稳定性敏感等缺陷,导致在施工时会发生沉降变形大、压实困难等问题,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其进行改良。结合当前的研究报道和实际工程经验,发现水泥对粉砂土的改良效果最佳,但高掺量的水泥会对土体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也会使得土体的脆性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水泥中掺入少量的纳米二氧化硅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在改良粉砂土工程特性的同时掺入必要的导电材料(碳纤维),使其获得自感知能力,能够通过记录电阻变化,反映路基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综上本文选取水泥、纳米二氧化硅和碳纤维对季冻区粉砂土路基进行改良。主要内容为:通过静三轴试验和压敏性试验,基于响应面法分析水泥、纳米二氧化硅以及碳纤维掺量对土体静力特性和压敏性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法中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得到粉砂土的最佳改良配合比;在此基础上模拟冻融循环作用,探究在受到冻融循环作用影响时,素土和最优掺量试样的静力、动力以及电学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电镜扫描试验,定量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素土和最优组试样颗粒、孔隙的变化,并利用灰色关联法找出了影响土体宏观力学、电学特性的微观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在粉砂土中添加水泥、碳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能够使得使粉砂土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和剪切峰值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同时使得原本不存在压敏性的粉砂土获得了良好的压阻效应,基于响应面法中的多目标优化技术,得到了最优水泥掺量(A)、纳米二氧化硅掺量(B)和碳掺量(C)分别为3%、0.3%和0.64%。(2)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最优组试样的粘聚力、抗剪强度、静弹性模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无明显变化规律,但最优组试样的力学性能仍显著优于素土。(3)与素土相比改良后粉砂土的动弹性模量和动剪切模量增大,阻尼比减小。(4)最优组试样的电阻率变化率和应变灵敏度系数在前3次冻融结束后大幅度下降,随后趋于稳定,15次冻融循环后应变灵敏度系数仍是普通应变片的10倍左右;在冻融次数一定时,随着最优组试样含水率的增加,土体的压敏性得到大幅度提高。(5)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素土试样的平均粒径呈下降趋势,粒度分维呈上升趋势,颗粒的均一化程度降低,平均孔径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最优组试样的平均粒径增大,粒度分维起伏波动较小,平均孔径在受到冻融作用影响时有小幅度增长,但增长幅度小于素土。素土和最优组试样颗粒、孔隙的定向性均较差。
其他文献
快速路隧道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其道路交通环境复杂且主线车道交通量分布较大,导致快速路隧道入口拥堵、排队的现象十分严重,若发生交通事故则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在我国北方寒区城市的冬季,受气候和路面状态的影响使得隧道入口道路交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根据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发现夜间隧道入口处受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驾驶员行车产生不利,使得隧道入口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新驾驶员(低驾龄驾驶员)因操作不娴熟、
学位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快速路迅速发展成为各大中城市联系各区域之间的重要交通干道。出口匝道是城市快速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衔接的常规道路是城市交通路网中极易发生拥堵的区域。当匝道出口衔接的常规道路发生拥堵时,将会导致匝道车辆排队回溯快速路主线,使快速路主线车流行驶缓慢,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快速路的高效运行。本文充分论证了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衔接的常规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凭借自身经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等特点,成为了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压电集能属于新能源技术范畴,其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基于压电效应这一原理,结合行人交通流在道路上的运动特性,选择适用于收集路
学位
传统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统计数据有所缺失、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单一、实际应用可信度不高,对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指导帮助有限。随着信息技术快速蓬勃的发展,交通与大数据变得密不可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量愈发庞大、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数据所包含的价值也更加丰富。应运而生的新兴数据挖掘技术除了研究财产损失、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事故数统计指标外,还侧重于挖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特征以
学位
SBS改性是目前已知并且大量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的一种改性措施,但其对于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性效果不如高温性能,无法满足于常年温度较低且早晚温差较大的东北地区。疏水性纳米SiO2不同于寻常的纳米材料,具有提高沥青低温性能的作用,但其对沥青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不佳。本文结合加入SBS以及疏水性纳米SiO2对沥青性能影响中的优点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对比研究疏水性纳米SiO2掺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地上道路用地的交通量已趋于饱和,原有的地上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求,为了缓解城市内拥堵的情况,隧道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由于我国北方寒区隧道内及出口段道路环境的特殊性,驾驶员驶出隧道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在影响隧道出口交通安全的因素中,有以下两种因素:一是隧道外光线条件,当驾驶员在顺光条件下行驶时,光照条件对驾驶员影响较小,而当驾驶员在逆光条件下行驶时,
学位
步行行人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的过街行为对交叉口通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行人的过街需求在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中一直被忽视。研究发现当行人陪伴儿童过街时,其过街忍耐时间会增加,且违章过街率下降,但仍有部分行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耗尽等待过街的耐心,发生违章过街行为。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交通管理中贯彻,本文选取了长春市学校附近的信号交叉口,在上下学时段采用人工调查和视频拍摄的方法,
学位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借助压缩空气将胶凝材料和骨料等高速喷射至受喷面而形成的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本身也同样存在一些缺点,如后期强度下降较为明显,耐久性能较差以及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较差的耐高温性能等。为了改善喷射混凝土的上述缺点,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展开室内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以及钢纤
学位
高强次轻混凝土是一种干表观密度为1950kg/m~3-2300kg/m~3的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高强次轻混凝土既保留了普通混凝土强度高的优势,又具有轻骨料混凝土自重轻的特点,而且也解决了它们两者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改善因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适当提高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和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本论文是以“官栈河大桥”作为工程研究背景,利用Midas Civil桥梁建
学位
粘性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东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由于该地区缺乏粗粒土,常被选作公路或高速铁路的填充材料。粘性土对冻结温度和水分变化很敏感,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孔隙水部分变成冰晶,体积膨胀而引起冻胀。当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土体中的冰晶融化,土体出现解冻沉降和弱化。这种重复的冻融循环可以改变宏观结构并改变力学行为。故本文选取我国东北地区的粘性土进行改良试验,这对季冻区粘性土路基具有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