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冻区改良粘性土宏观力学特性及微观机理分析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fc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性土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东北地区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由于该地区缺乏粗粒土,常被选作公路或高速铁路的填充材料。粘性土对冻结温度和水分变化很敏感,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孔隙水部分变成冰晶,体积膨胀而引起冻胀。当温度升高到0℃以上时,土体中的冰晶融化,土体出现解冻沉降和弱化。这种重复的冻融循环可以改变宏观结构并改变力学行为。故本文选取我国东北地区的粘性土进行改良试验,这对季冻区粘性土路基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查阅文献,石灰改良粘性土的最佳掺量在4~5%左右,故选取石灰梯度为0%,1.5%,3%,4.5%,6%;第1次冻融对土力学影响很大,并于6~8次冻融后趋于稳定,故选取冻融循环次数为0,1,2,6,8,12进行试验。(2)通过击实试验得到5种不同石灰掺量下的最佳含水率(wopt)和最大干密度,通过静三轴试验研究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不同石灰掺量在wopt及wopt±2%下的试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出抗剪强度,石灰改良土的力学性能随石灰掺量增加而增大,石灰掺量大于4.5%时继续掺入石灰力学指标下降,冻融循环作用对石灰改良土力学性能影响明显;含水率增大抗剪强度显著下降,但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变化规律不统一。(3)在所得最佳石灰掺量的基础上掺入碳纤维进一步对粘性土改良,在石灰掺量为4.5%的基础上分别掺入0%、0.2%、0.4%、0.6%、0.8%的碳纤维,在wopt及wopt±2%下同样通过静三轴试验获得改良土压实试件的抗剪强度指标,得出最佳碳纤维掺量为0.4%;再制备最佳石灰、碳纤维掺量下的粘性土压实试件,研究讨论其在wopt及wopt±2%下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抗剪强度指标及变化规律,并与经历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最佳石灰掺量且未掺碳纤维的试件进行对比分析,碳纤维的掺入改善了石灰改良土冻融后的力学性能,混合的碳纤维会使土从脆性变成塑性,其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单根纤维的一维增强效应和纤维网络的三维增强效应两个方面。(4)采用电镜扫描试验,分别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素土、石灰改良粘性土及碳纤维石灰改良粘性土的颗粒、孔隙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微观参数的分析来讨论宏观力学行为的规律,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对冻融作用下宏观力学行为有实质影响的微观参数,进一步揭示宏观力学行为的微观机理。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工程成为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主要部分,也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其中沥青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复杂多样以及交通量和荷载的日益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路面病害现象,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损伤,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等季冻区,气候突变严重,会大大缩短道路正常的工作使用年限。近年来,玄武岩纤维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使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得到改善。对于
学位
快速路隧道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其道路交通环境复杂且主线车道交通量分布较大,导致快速路隧道入口拥堵、排队的现象十分严重,若发生交通事故则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在我国北方寒区城市的冬季,受气候和路面状态的影响使得隧道入口道路交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根据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发现夜间隧道入口处受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驾驶员行车产生不利,使得隧道入口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新驾驶员(低驾龄驾驶员)因操作不娴熟、
学位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快速路迅速发展成为各大中城市联系各区域之间的重要交通干道。出口匝道是城市快速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衔接的常规道路是城市交通路网中极易发生拥堵的区域。当匝道出口衔接的常规道路发生拥堵时,将会导致匝道车辆排队回溯快速路主线,使快速路主线车流行驶缓慢,造成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快速路的高效运行。本文充分论证了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衔接的常规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凭借自身经济、节能、环保和可持续等特点,成为了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压电集能属于新能源技术范畴,其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基于压电效应这一原理,结合行人交通流在道路上的运动特性,选择适用于收集路
学位
传统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统计数据有所缺失、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单一、实际应用可信度不高,对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指导帮助有限。随着信息技术快速蓬勃的发展,交通与大数据变得密不可分,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量愈发庞大、更新速度逐渐加快、数据所包含的价值也更加丰富。应运而生的新兴数据挖掘技术除了研究财产损失、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事故数统计指标外,还侧重于挖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特征以
学位
SBS改性是目前已知并且大量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能有效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的一种改性措施,但其对于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性效果不如高温性能,无法满足于常年温度较低且早晚温差较大的东北地区。疏水性纳米SiO2不同于寻常的纳米材料,具有提高沥青低温性能的作用,但其对沥青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不佳。本文结合加入SBS以及疏水性纳米SiO2对沥青性能影响中的优点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对比研究疏水性纳米SiO2掺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地上道路用地的交通量已趋于饱和,原有的地上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求,为了缓解城市内拥堵的情况,隧道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由于我国北方寒区隧道内及出口段道路环境的特殊性,驾驶员驶出隧道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更高,在影响隧道出口交通安全的因素中,有以下两种因素:一是隧道外光线条件,当驾驶员在顺光条件下行驶时,光照条件对驾驶员影响较小,而当驾驶员在逆光条件下行驶时,
学位
步行行人是信号交叉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的过街行为对交叉口通行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行人的过街需求在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中一直被忽视。研究发现当行人陪伴儿童过街时,其过街忍耐时间会增加,且违章过街率下降,但仍有部分行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耗尽等待过街的耐心,发生违章过街行为。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交通管理中贯彻,本文选取了长春市学校附近的信号交叉口,在上下学时段采用人工调查和视频拍摄的方法,
学位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借助压缩空气将胶凝材料和骨料等高速喷射至受喷面而形成的混凝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本身也同样存在一些缺点,如后期强度下降较为明显,耐久性能较差以及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较差的耐高温性能等。为了改善喷射混凝土的上述缺点,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展开室内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硅灰掺量、粉煤灰掺量、水胶比以及钢纤
学位
高强次轻混凝土是一种干表观密度为1950kg/m~3-2300kg/m~3的混凝土,由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高强次轻混凝土既保留了普通混凝土强度高的优势,又具有轻骨料混凝土自重轻的特点,而且也解决了它们两者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改善因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适当提高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和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本论文是以“官栈河大桥”作为工程研究背景,利用Midas Civil桥梁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