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物教材中丰富的模型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生物学思想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落实生物学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完全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进入教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有意义的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能提取或者提取失败,其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失去了有助于回忆的编码线索,或者在贮存时没有适当编码,缺少有效地提示信息。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物理模型教学正是应用这些原理,利用生物学教材中广泛的模型教材,解决知识的建构过程和记忆中的编码组织工作,注重模型设计的过程,强调模型所反映的知识点,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国际视野,民族精神,人生规划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使他们掌握生物学主要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以及个人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对增强综合国力,社会进步,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本文选取滨州市惠民县第二高级中学2012级平行班6班和7班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6班和7班同学的学习水平相似,学习基础基本相同。具体实施方法是,在新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课程实施过程中7班同学使用物理模型教学,6班同学使用常规教学,两班进行比较。简言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7班同学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主动自主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模型设计,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事物,在模型建构中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本研究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的界定,界定“模型”、“物理模型”、“生物物理模型”的涵义。第二部分是对该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掌握现在的教学以及研究状态。为本文研究奠定下基础,从而以保证教学过程科学化,同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第三部分是对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物理模型进行归类、举例,并对中学生物教学物理模型教学进行教学设计。第四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分析研究和反思。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得出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习具有促进指导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于后续的学习以及个人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其次,模型设计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建模能力,掌握了正确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和科学思维。期望本研究能对中学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