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地氟醚与异丙酚应用于儿童斜视手术麻醉维持,对儿童斜视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12月拟于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手术患儿100例,ASAⅠ~Ⅱ级,年龄5~8岁,18~28kg,随机分为两组:地氟醚组(DES组,50例),丙泊酚-瑞芬太尼组(TIVA组,50例)。麻醉诱导前患者均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甲强龙1mg/kg。两组采用相同静脉麻醉诱导方法:丙泊酚(2.5-3mg/kg),罗库溴铵(0.6~0.8mg/kg)、瑞芬太尼1ug/kg。麻醉维持:DES组患者术中持续吸入浓度为6~8%地氟醚;TIVA组患者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80-120ug/(kg·min)+瑞芬太尼0.2-0.4ug/(kg·min)。手术结束前5min,两组患者给予曲马多1-2mg/kg。手术结束时,术眼滴加表面麻醉剂0.4%盐酸奥布卡因。术中维持BIS值在50~60范围内,并根据BIS值调整麻醉药物用量。手术结束时停药。同时氧流量调整至4L/min。自主呼吸恢复后,给予新斯的明0.5mg+阿托品0.25mg,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同时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各时间节点:入手术室(T1)、麻醉诱导时(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3min(T4)、手术开始(T5)、牵拉外直肌(T6)牵拉内直肌(T7)、手术结束(T8)、拔管即刻(T9)、出手术室(T10)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麻醉苏醒期各项时间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出现不自主体动时间、听从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响应指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麻醉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比较:DES组与TIVA组各时段HR均维持在麻醉诱导前±20%范围内。T5~T7、T9~T10时,DES组HR大于TIV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ES组与TIVA组各时段MAP均维持在麻醉诱导前±20%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苏醒期各项时间指标:DES组与TIVA组出现呛咳、不自主体动、拔管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回答问题、定向力恢复、响应指令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术中眼心反射发生情况比较:DES组与TIVA组OC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DES组与TIVA组术后咳嗽、恶心、呕吐躁动、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氟醚持续吸入应用于儿童斜视手术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时间短、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气体麻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