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杰出的非裔女作家之一,1983年她的代表作《紫色》使她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本篇论文选取了沃克的三部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紫色》和《父亲的微笑之光》。这三部小说主要关注了黑人家庭内部问题,包括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父女、父子关系,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等,揭露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以及这种压迫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为黑人男女两性和谐相处指出了道路,即通过黑人男性的转变使黑人男女两性获得完整生存。除了发表大量优秀作品,沃克对文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妇女主义”这一理论,她在散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的前言中自创了“妇女主义”一词,并对“妇女主义”进行解释和定义。妇女主义理论主张整个黑人民族包括黑人男性与黑人女性的完整生存。现有研究大多是针对沃克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人物的成长,对黑人男性人物大多持忽略或否定态度,认为黑人男性的塑造及黑人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暴力问题,不利于黑人内部的团结,是在取悦白人读者,等等。细读文本,本论文指出这三部作品中的主要黑人男性人物的转变历程也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理想。本文以沃克的妇女主义理论为依据,对三部小说中的主要黑人男性人物进行分析和梳理,探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黑人男性在家庭中的影响。作为父亲和丈夫对妻儿的影响,作为儿子对自身的影响。他们转变的原因、历程与结果,以及他们的成长的获得对身边女性甚至整个社区获得完整生存的促进作用,从而揭示妇女主义理想在黑人男性转变过程中的体现。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艾丽斯·沃克的文学地位,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以及本文的写作构思。论文的主体部分,分析并阐释艾丽斯沃克在文本中塑造的黑人男性形象所体现的妇女主义理想。第一章分析了黑人男性转变的必要性。第二章详细分析了主要的黑人男性转变的过程。第三章分析了黑人男性成长的完成及他们对黑人女性成长及黑人社区完整生存的积极影响。第四章分析了这三部作品中的黑人男性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沃克关注黑人男性转变的原因,进而分析了黑人男性的转变与妇女主义核心思想的关系。结论部分指出,从妇女主义思想来分析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主要黑人男性都经历了转变的道路,都具有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过程,黑人男性人物的塑造体现了沃克的妇女主义理想,即黑人男性必须而且可以成长,黑人妇女和黑人男性可以共同生存、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