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释论”视角下的典籍英译研究——以《离骚》英译本为例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in_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离骚》英译本的实例研究韦努蒂“译释论”作为评价典籍翻译的理论价值,从语言学视角研究典籍翻译。  本文首先给出了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文章的结构安排。接着又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典籍翻译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对《离骚》英译本的研究,随后阐述了韦努蒂译释论的理论框架结构及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新的解说。为研究译释论的评价作用,本文选取了国内外《离骚》的有代表性的英译本作为评价对象,并从译释论的三个层面分别对这些英译本进行研究。在对译文本的评价过程中,能指与所指被视为主要标尺,好的译本能更好地传递外语文本的所指,并不断积聚经典价值。本文在外语文本层面选取了《离骚》的部分诗句及其注解。在元语言层面上,就外语文本层面中选取的《离骚》部分诗句,对杨宪益、许渊冲、孙大雨、卓振英及霍克斯的《离骚》英译本中对应的译文在能指指向所指的程度上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再从价值论层面分析《离骚》英译本所承载的天文、历史、民俗和爱国主义思想价值及其文学价值。  经过系统的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相对于其他译本,霍克斯的译本很好地融合了原文本的文学性和科学性,最佳阐释了外语文本的能指与所指,并将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集聚经典价值。
其他文献
战后的欧美文学处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期,呈现出"众声喧哗"的景象.在小说发展的"十字路口",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向
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作为交流、沟通的桥梁,词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词汇学习问题一直困扰着诸多语言学家、教育家和学习者.该文将对若干英语词汇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
美国作家威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在其接受赞誉的同时,凯瑟也被指责为逃避现实主义者.同时由于凯瑟作品涉及面很广,而各流派批
隐喻作为目标语使用者语言的突出特征给二语词汇学习者带来了诸多困难.由于语言学或二语习得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不足以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该文作者力图将现代认知科学所取得的
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话语是中国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输入形式.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话语的独特之处是既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该文论证
本文从外语教学理论和英语写作教学理论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微软演示文稿软件作为英语写作课展示手段的优势和实效。与传统课堂展示手段相比,该展示手段的明显效果体现在教学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