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未成年人问题并不是一个当代特有的问题,不过却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新的问题特征。据民政部的社会服务发展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总数超过15万人,其现状基本可以用人数多,受教育程度低,年龄段集中来概括。流浪生活对未成年人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本该是受到保护的年纪,却独自应对着赤裸裸的生存现实,这不仅会对他们的生理健康造成危害,更会影响到他们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此外因为没有有效监护的支持以及正常的劳动能力,在模糊的是非观念引导下,许多流浪未成年人为了生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遭到不法分子的操控变成为其牟利的工具,从而影响着社会的治安与和谐。因而于人于社会的发展,这都是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生态系统理论、需求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依托,以沈阳市未保中心的救助档案为研究对象,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沈阳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相关问题,分析我国当前普遍实施的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方式中的问题和不足,然后结合地方实践特色,提出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在救助的理念上,坚持“回归”性和“本源”性的救助理念;第二,在具体的救助流程中,构建一种包括流入地救助中心、流出地救助中心和流出地社区间的联动救助机制,将流浪未成年人置入完备的救助链条之中;第三,在救助内容的设置上,重点突出对流浪未成年人家庭需求和教育需求的救助;最后,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好救助资金的支持和协调工作,以及鼓励支持更多的非政府组织加入救助工作的方式来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的相应保障。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成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发展进步,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空洞的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初中生物的课堂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开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并且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引导,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生活
摘 要 本文主要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设计趣味游戏、渗透数学思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游戏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0-0003-01 
在教育体系中,数学课程一直是教学中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的学习.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素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