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臭蚤草(Pulicaria insignis Drumm.ex Dunn)为菊科(Compositae)蚤草属(Pulicaria)植物,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山脊岩石,石砾坡地及草丛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地区,是西藏的一种传统藏药,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各种炎症、丹毒等疾病。本论文着重对臭蚤草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展开了研究,为藏药臭蚤草活性成分的深入利用及资源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多种现代分离材料、分离技术从臭蚤草花的石油醚相及乙酸乙酯相浸膏中共分离出27种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现代波谱技术,结合其理化性质和谱图特征鉴定出了全部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3-dihydroaromaticin(C1)、ilicic acid(C2)、lup-20(29)-ene-3β,16β-diol-3-palmitate(C3)、tris(2,4-di-tert-butylphenyl)phosphite(C4)、1-heptadecanol(C5)、18-(stearoyloxy)stearic acid(C6)、β-sitosterol(C7)、7αH-12-noreudesm-4-ene-3,11-dione(C8)、4α,5α-epoxy-10α,14H-1-epi-inuviscolide(C9)、5-oxogermacra-1(10)E,4(15),11(13)-trien-12,8α-olide(C10)、xanthanolide(C11)、β-daucosterol(C12)、succinic acid(C13)、eudesma-3,11(13)-dien-12-oic acid(C14)、santin(C15)、3,6-dimethoxy apigenin(C16)、11α,13-dihydrotomentosin(C17)、patuletin(C18)、1-(4,5-dihydroxy-2-methylphenyl)pentane-1,4-dione(C19)、aesculetin(C20)、axillarin(C21)、2-hydroxy-3-phenylpropanoic acid(C22)、9α-hydroxypinoresinol(C23)、eupafolin(C24)、hispidulin(C25)、3-O-methylkaempferol(C26)、dibutyl phthalate(C27)。化合物类型包含萜类(倍半萜、三萜)、甾体类、酚类、苯丙素类、黄酮类、苯衍生物类及其他类。其中,C19为新发现的化合物,C8为一新天然产物,除C2、C11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藏药臭蚤草植物中分离得到。运用MTT法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数据表明:含有α-亚甲基-γ-丁内酯环结构片段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C1、C9、C10、C11对四株肿瘤细胞株(MGC-803、Hela、Hep G2、T24)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IC50值在3.05±0.36μM至14.37±1.46μM范围。其中,化合物C1对Hep G2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且强于阳性对照药HCPT。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C1能诱导Hep G2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ΔΨm检测实验发现化合物C1导致Hep G2肿瘤细胞的线粒体ΔΨm逐渐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从细胞周期分析实验可知化合物C1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引起Hep G2癌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质谱检测在生化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气压环境下的质谱检测技术出现更是拓展了质谱检测应用的领域。常压环境下的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电离(SALDI)离子源技术应用于固体生物样品质谱检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为了充分利用固体生物样品的空间信息,将质谱检测与显微光学成像结合是一个趋势。然而质谱成像与显微镜下的先采样后质谱检测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前者受限于SALDI等离子源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获得的分子图像无法
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独行菜属(Latifolium),一年至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生于海拔1800—3800 m的荒地,水边及农田附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等地。宽叶独行菜具有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性、耐盐碱性,生存能力较强,资源量大。根据文献报导,独行菜属植物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烃类、氨基酸类、脂类及有机酸类
为了解决日益激增的世界能源矛盾,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高效存储等问题逐渐成为科研焦点。基于相变材料的潜热储能技术,将能量以相变潜热的形式储存与释放,能够使能量的供需达到有效平衡,实现能源的高效应用。然而当固-液相变材料吸收热量熔化时,会因泄露腐蚀周围介质,这种形态上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固-液相变材料的应用前景,因此由气凝胶、硅藻土、陶粒等多孔材料制备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优势。本文提出将导电高
准确有效地检测葡萄糖对从食品测试,发酵,生化,临床诊断到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镍和铜等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于其低成本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显示出其作为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电极材料的潜力。本文采用合金熔体旋淬法制备了Ni、Ti、Cu基三种非晶合金系,以其作为前驱体,用不同的脱合金方法制备纳米多孔结构。采用SEM、XRD和TE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新技术。阳极电子转移是限制MFC产电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电子中介体(Electron Mediators,EMs)可加快电子转移,提升MFC产电性能。蒽醌类中药广泛存在于自然,富含具有作为EMs潜能的蒽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的氢醌基和醌基的氧化还原转化可实现介导电子转移。蒽醌类中药不仅环境友好,且
随着社会发展,用户对低成本导航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了。MIMU因为成本低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缺点就是精度较低且容易发散。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期定位性好,因此可以将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MIMU捷联惯导技术进行组合。旋转双天线北斗/MIMU组合系统通过旋转方式得到系统真实航向,无需计算复杂的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本文针对旋转双天线北斗/MIMU组合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设计了转
以CrN系为代表的硬质涂层因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而被大量用在刀具、模具、航天和装饰等领域。磁控溅射工艺是CrN涂层常用的制备技术,但是传统的直流磁控溅射中等离子体的电离效率不高(约10%),从而限制了涂层的进一步发展。新型等离子体增强磁控溅射技术(Plasma-enhanced Magnetron Sputtering,PEMS)可显著增强等离子体密度,改善涂
抓取是机器人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机器人抓取操作在结构化的场景如工业生产线上已经运行自如,可以代替人类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但在诸如家庭、仓储物流等非结构化环境中,可能存在物体种类多样、放置姿态随意等情况,传统的机器人抓取方法不再适用,需要适应性及泛化能力更强的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抓取方法具有一定应对非结构化场景的能力,但训练过程依赖人工标注的数据集,且机器人不具备自主学习和适应场景
深海潜器作为海洋开发探测的有力手段,具有体积小、隐蔽性好,活动范围广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承担着重要角色。为了满足长航时迁徙和短期内高精度探测的工程需求,深海潜器需具备滑翔和巡航两种工作模式。当深海潜器处于滑翔模式时,其处于水下滑翔器形态,系统启用低精度MEMS-IMU(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功耗极
随着大型机型的普遍使用以及飞机滑行过程中的渠化交通加重,传统沥青混凝土材料难以满足抗轮辙性能的要求。为提高机场道面加铺层的抗轮辙性能,本文采用环氧沥青作为SMA混合料的胶结料,并对这种混合料的性能展开系统研究。本文针对环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ESMA混合料)的性能,从级配设计、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展开混合料性能的研究。为获取更高性能的ESMA混合料,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下混合料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