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空间意识——以唐诗为主要考察对象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认为,空间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维度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存在感的概念,在对时空的具体知觉之中,总是折射出人类精神结构中感受、想象和超越的深刻图景.因此该文试图通过对唐代空间问题的考察,切入对唐代一个时代人们的文化与精神风貌的解读.该文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无疑是一个最具有自觉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追求的时代,是空间而不是时间更为主导地控制着这一时代的整体精神走向.该文即基于这一判断,着力探讨唐代空间意识在地理层面、情感层面、相像层面、哲学-美学层面上的丰富形态呈现,以及这些空间形态所展现出来的唐人的诗性追求与人生价值品味.并指出,在唐代这一关于空间的盛宴背后,有儒、道、佛禅等文化意识形态对唐代空间构型的深层次影响与合力渗透.通过对唐代空间的考察可以见出,唐代是一个人们对空间进行审美探险的高峰期.在中晚唐的社会现实之后,唐代对空间意识的追求则出现一个滑坡而最终走向了时间,走向了对生命、心境和情绪的细致品味与体察.这一转向进而影响了唐代之后中国古代的时空意识.
其他文献
洛夫是台湾诗坛最杰出、争议最大而又最具有震撼力的诗人.在当代诗坛中,很少有象洛夫这样风格如此多变和创作持续近半个世纪而从未间断的作者.本文历史性地梳理洛夫几十年诗
作者对《围城》的解读,主要侧重在渗透着作者审美情感的三个方面:一、笑声中的幽默和泪影中的尴尬.钱钟书从对知识分子的人生、命运的热切关注出发,从正反两个层面对知识分子
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学衡派"在新时期日益开放的学术环境下,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热点.反思"学衡派"与新文化倡导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中国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完形心理学美学和现代派绘画艺术之间的关系.完形心理学美学实际上是作为研究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的理论依据而出现的.因此,如何评价完形心理学美学就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