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学衡派"在新时期日益开放的学术环境下,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热点.反思"学衡派"与新文化倡导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中国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多种可能性的问题,也有助于我们重建历史的真实,而且对于身处社会转型时期、面临新一轮文化选择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拟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出发,抛开原有的学术成见,对学衡派思想主张进行一番梳理工作和历史的还原,力图对其学术主张和文化理想作出客观的、真实的评价.论文分析了论战双方在文(言)白(话)之争、模仿和创造之争、文学的贵族和平民之分以及对西方文化的不同理解等焦点问题上的分歧,指出从文化角度上看,这是一场启蒙主义功利观和新人文主义文化整体观的论争,其实质是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论争;同时指出双方在如何建设新文学中殊路同归的一面,比如都怀有文化救世的决心和信心、主张文化变革和文学改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强调文化论战中的自由宽容的态度等,并从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出发,指出双方在论争过程中的意气之争,反思各自的思想局限性和偏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