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4年间IBDV山东分离株VP2高变区基因变异性及IBDV在SPF鸡体内增殖规律的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nhui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IBDV主要侵害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1957年本病首次在美国的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Gumboro)的肉鸡群中发生,20世纪80年代美国又发现了变异株,欧洲国家首先报道有超强毒株(vvIBDV)出现,90年代初vvIBDV传至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IBD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近十几年来山东境内流行毒株IBDV基因变异规律,本研究从IBDV的致病性,IBDV在鸡体内的增殖规律及IBDV VP2高变区基因序列比较三个方面讨论IBDV山东分离株的致病性、VP2基因高变区是否发生变异。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1991~2004年间IBDV山东分离株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7株IBDV系1991~2004年间从山东发病鸡群中采集到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的IBDV(分别命名为SD91、SD92、SD93、SD94、SD96、SD01、SD04)。将160只28日龄的SPF鸡分为8组,7组分别通过点眼、滴鼻的方式人工感染7株山东分离株IBDV,另1组为不接毒的空白对照组。试验表明,SPF鸡接种IBDV后,出现精神不振,拉白色或黄色水样分粪便,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充血、出血、坏死,并有黄色胶胨样渗出物,有的成紫葡萄状,病程长者法氏囊萎缩;肾脏肿大,呈“花斑肾”,输尿管内充满白色的尿酸盐物质。不同毒株对28日龄的SPF鸡致病性差异不大,7株IBDV分离株对SPF鸡的致死率均在35%~50%之间。对SPF鸡致死率比较高,说明近十几年来山东流行的IBDV是一株毒力较强的毒株。 2.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在SPF鸡体内的侵染性变化规律:为了研究IBDV在鸡体内的侵染性变化规律,把IBDV法氏囊组织匀浆,以点眼、滴鼻方
其他文献
我国是典型的消耗能源的大国,很多能源在输送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借助深埋地下的管道来完成输送任务,管道埋藏在地下,因此施工难度是很大的,而且还很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产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但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故,如瘦肉精、奶粉三聚氰胺、地沟油等等恶性事件,让大众对食品的质量不得不感到担忧.
食品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必须能量源,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更
实验通过建立长爪沙鼠生化标记分析方法,研究国内饲养繁殖时间最长、最大的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目的在于了解国内长爪沙鼠的群体遗传状况,为长爪沙鼠的生产和保种
水利工程规划阶段工程测绘工作最主要的是质量问题.工程测绘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水利工程的规划阶段.只有通过精密的测绘工作,得出可靠的数据,使得整个水利工程安全可靠.本文
通过选择比较合理的审核方案,培养高技能人才和精细的图纸进行对接,并且升级人才的管理能力,让审核内容得以更加完善.可以有效地了解工程造价审核在执行方面的策略.给之后的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旧的建筑观念以及设计渐渐地不符合现今社会的环保设计要求.在这时BIM技术就体现出它的价值了,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有效的保
冠状病毒是引起人和动物的呼吸道与肠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还有些冠状病毒能引起动物的肝炎和神经系统疾病。冠状病毒自发现后,随着对其危害认识的加深,研究也逐渐深入,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