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致病性的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vitis E26菌株是防治葡萄根癌病中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细菌素的产生是该菌株生防机制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转座子诱变技术对E26菌株进行诱变,共获得15,000株有mini-Tn5插入的接合子,通过平皿抑菌检测这些接合子对葡萄根癌病致病菌Agrobacterium vitis K308的抑制作用即其细菌素产生情况,共获得31株产素突变株,其中29株产素能力不同程度减弱,分别命名为A1-A29,2株产素能力完全丧失,命名为B1和B2。产素突变株产素能力改变程度的不一致表明了E26菌株细菌素的合成涉及到多个基因。将31个突变株分别与致病菌K308混合接种指示植物向日葵,结果显示,与野生型E26菌株相比,产素能力丧失的2个突变株B1和B2的生防能力都有所下降,29个产素能力减弱的突变株中有13个突变株的生防能力有所下降,E26菌株产素能力的下降与生防能力的下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提取31个突变株的总DNA和质粒DNA,将其质粒与野生型E26菌株的质粒进行比较后,以mini-Tn5片段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31个产素突变株的质粒都未发生转移或丢失,2个产素能力丧失的突变株和6个产素能力减弱的突变株其突变基因位于质粒上,另外23个产素能力减弱的突变株其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此可推导出土壤杆菌E26菌株产素性状与质粒和染色体都相关。本研究还选取了突变株A5、A25和B1进行了转座子侧翼序列的克隆,序列比较表明A5的侧翼序列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中lep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6%,B1的侧翼序列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58中“AGRL2234”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7%,未找到与A25的侧翼序列明显同源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