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土壤杆菌E26菌株细菌素产生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kul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致病性的葡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vitis E26菌株是防治葡萄根癌病中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细菌素的产生是该菌株生防机制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转座子诱变技术对E26菌株进行诱变,共获得15,000株有mini-Tn5插入的接合子,通过平皿抑菌检测这些接合子对葡萄根癌病致病菌Agrobacterium vitis K308的抑制作用即其细菌素产生情况,共获得31株产素突变株,其中29株产素能力不同程度减弱,分别命名为A1-A29,2株产素能力完全丧失,命名为B1和B2。产素突变株产素能力改变程度的不一致表明了E26菌株细菌素的合成涉及到多个基因。将31个突变株分别与致病菌K308混合接种指示植物向日葵,结果显示,与野生型E26菌株相比,产素能力丧失的2个突变株B1和B2的生防能力都有所下降,29个产素能力减弱的突变株中有13个突变株的生防能力有所下降,E26菌株产素能力的下降与生防能力的下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提取31个突变株的总DNA和质粒DNA,将其质粒与野生型E26菌株的质粒进行比较后,以mini-Tn5片段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31个产素突变株的质粒都未发生转移或丢失,2个产素能力丧失的突变株和6个产素能力减弱的突变株其突变基因位于质粒上,另外23个产素能力减弱的突变株其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由此可推导出土壤杆菌E26菌株产素性状与质粒和染色体都相关。本研究还选取了突变株A5、A25和B1进行了转座子侧翼序列的克隆,序列比较表明A5的侧翼序列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中lepA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6%,B1的侧翼序列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58中“AGRL2234”基因的同源性达到87%,未找到与A25的侧翼序列明显同源的序列。
其他文献
  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和小麦离体叶病害抑制实验的初步筛选,共得到12株防效较好的菌种。将所筛选的12个菌株进行温室盆栽苗病害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细菌菌种PE
从全国各地番茄种植园区采集土壤样本152份,采用稀释分离法共分离单菌落菌株174株,其中细菌88株,真菌86株,用于番茄灰霉菌生防菌的筛选。通过番茄灰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平板
  本研究以抗菌肽为对象,两亲α-螺旋抗菌肽为代表,围绕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开展了三方面工作。首先,以Apache+PHP+MySQL模式建立了SARP(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ofthePep
本文对植物抗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和新疆的抗菌活性植物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无叶假木贼是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一种荒漠植物,资源丰富,在当地作为土农药使用,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关于其
  后基因组时代,生物信息数据指数增长,由此形成了数以百计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如何将这些异构的生物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成为当前生物信息学亟待解决的问题。XML是互联网
茎基腐病(Stalk Rot)、丝黑穗病(Head Smut)和纹枯病(Sheath Blight)是玉米生产中的3种主要土传病害。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已经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玉米种植区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