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和道教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中西文化会通的重要方面,是中西文化在更深更广层次上的交流。基督教和道教关于女性态度比较问题的提出,既属于宗教学的研究范畴,又涉及女性问题的研究视域,同时也兼备比较宗教学的研究范式。本文对基督教和道教关于女性态度的比较研究,是以二者的早期经典为中心进行的考察。基督教方面来说,《圣经》为主要的考察对象;道教方面,则以《老子》、《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早期经典为主。围绕基督教和道教的早期经典对二者的女性态度进行比较研究,需要遵循现象学的基本原理对经典文本进行解读,使二者对于女性的本原态度得以显现。并在此基础上,从两种宗教各自核心精神和根本宗旨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关于本论文涉及到的宗教经典的解读立场,可参考何光沪先生的观点,即“既可表达信徒的,也可表达非信徒的或不可知论者的甚至无神论者的观点。”因而,此处对基督教和道教经典的解读,就要避免一种信仰主义的立场,也要避免唯科学主义的批判立场,而要坚持在尊重宗教经典及其信仰者的宗教情感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以还原基督教和道教对于女性态度的本来面目。本论文总共分五部分。引言部分,对基督教和道教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学术界相关的研究现状、女性态度问题的提出、可行性分析、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思路和立场进行了分析和说明。第一章,对旧约《圣经》与道教史前文献中的女性进行了考察。第二章,对新约《圣经》与道教初创时期经典中的女性进行了考察。第三章,在前两章研究的基础上,对早期基督教和道教女性态度的总观进行归纳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论部分,对早期基督教和道教关于女性态度的比较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回应。关于基督教和道教的早期经典对于女性的态度,首先,从两种经典关于女性的生命本源观来看,无论是基督教的男女同按上帝“形像”被造说,还是道教“道生”体系的阴阳共生论,都没有表现出歧视女性的地方。其次,从两种经典对于女性是否成仙、是否得救、是否可以参与神职或神圣事务来说,道教和基督教都没有将妇女排除在外。所以,可以这样说,早期道教和基督教在涉及女性生存地位的核心教义和关键主张中,对妇女都是平等视之。另一方面,由于基督教和道教宗教核心精神和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使其对于女性的态度也表现出彼此不同的特色。基督教除了主张男女本质地位平等的观点外,还强调了男女在职能分工上的从属原则。更为重要的是,新约时代耶稣带来的以十字架的为基石的变革,使妇女的生存处境得到极大的改变。“圣爱”的降临也标志着真正基督教意义上的妇女态度的开启。而道教方面,其奉为首要经典的《老子》一书,对女性价值的重视程度明显超过了《圣经》中男女平等的性别原则。加之道教诞生之前我国深远的女神文化的影响,都构成了道教在女性态度方面的先天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汉末道教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时,其早期教派所创立的经典,并没有体现出对“崇阴重女”的先天传统的完全谨守,而是出现了某种程度上对女性价值的轻视,故而无论与同一阶段的基督教相比,还是与之前“崇阴重女”的传统相比,都是一种后天的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