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后期桐城派在莲池书院的文学活动,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研究莲池书院在后期桐城派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章认为后期桐城派在直隶的传播过程中,莲池书院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吴汝纶、张裕钊等人正是借助书院这个平台,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传播体系,把后期桐城派的学风、文风传播到直隶各地。此外,本章还大致勾勒出莲池书院的发展沿革及后期桐城派的师承关系。
第二章较为详尽地考察了张裕钊在莲池书院的文学活动。张裕钊在莲池书院任教的六年是他创作生命的黄金时期,这期间他的文学思想趋于成熟,诗文创作和学术交流达到了顶峰。他的诗文理论,在对前期桐城派理论进行揉合总结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超越;他的诗文创作,则体现出追求雄奇雅健的风格,对前来莲池书院求学的后期桐城派文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张裕钊与晚清诗坛有着紧密的联系,他的诗歌是桐城诗派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第三章对吴汝纶在莲池书院十四年间的文学活动作了全面的论述。通过深入分析他的文论思想,考察其思想和文论中前后矛盾和相互抵牾之处,再现以吴汝纶为代表的后期桐城派文人在晚清“西学东渐”背景下从事古文创作及教育所面临的困境。通过研读他在莲池书院的散文作品,归纳出后期桐城派文人古文创作的特色;通过比较分析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确定其诗歌在桐城诗派发展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四章通过张裕钊、吴汝纶的往来书信考证他们的交游经过,探讨他们文学、学术、教育思想中的共同之处,为莲池书院在他们二人带领下的蓬勃发展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同时,通过《学古堂文集》这本莲池书院学子的优秀论文集,解析莲池书院的古文教育,指出选、评、刊(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莲池书院古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后期桐城派在北方的传播方式以及清末古文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第五章莲池余韵分两节。第一节主要梳理莲池学子在直隶各大书院的诗文唱和活动,指出这种唱和是以吴汝纶、范当世为中心,以莲池书院、信都书院为平台的。第二节集中研究莲池书院停办以后,贺涛、吴闽生等后期桐城派文人在“直隶校士馆”和“直隶文学馆”的文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