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建筑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见雏形,到了封建社会,智慧的广大劳动人民,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下,更是创造出了无比辉煌的建筑成果。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从单体建筑到建筑组群,再到城市规划,都反映出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并且融合技术与艺术于一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巴蜀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多且分布广泛,但是由于木构建筑的保存期限具有局限性,且巴蜀地区的气候易使木制腐蚀,故唐宋时期留存至今的木构建筑屈指可数,唯四川江油窦团山飞天藏一枝独秀。建筑遗构尚存的多为砖、石结构,其中较主要的部分就是摩崖石刻、古塔和陵墓,它们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巴蜀的建筑形制。这些特有的建筑见证了巴蜀的兴衰历程,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有的是名胜古迹;有的则是城镇标志;有的甚至仍旧是虔诚佛教徒们的圣地。巴蜀建筑不但携带了大量的人文历史信息,同时也是巴蜀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对于今天的人们研究巴蜀古代建筑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唐宋时期的巴蜀建筑史是巴蜀古代建筑文化、施工技艺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段。城市规划在社会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开始由里坊制逐渐转变为街坊式,使城市的发展更为丰富和便利,并且出现了像当时全国有名的大城市——成都。但由于巴蜀地区自古路途艰险,因此辖区内城市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然而建筑文化、技术的传播并未阻断,如多处摩崖石刻的开凿,佛塔的修建等,都传承了巴蜀地区千百年来的建筑技艺,例如,无论是石刻还是佛塔都有体现传统建筑“楼阁”、“须弥座”等形式的特征表现。其中巴蜀古塔类型丰富,几乎涵盖了中国塔的所有类型,而且还有不少古塔是巴蜀独有的造型样式和构造特色。宋末的巴蜀战争还促使了特有的防御性城市和建筑的出现,现今仍有遗存。本论文以巴蜀建筑史——唐宋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筑及其技术和文化分章叙述为脉络,对巴蜀建筑史——唐宋部分的历史背景、类型特征、城市和建筑特色及营造技术和艺术进行分析论述,将现存的巴蜀建筑梳理分类,力求还原其历史原貌,展示巴蜀建筑丰富的造型样式和高超的建造技艺,并引发人们对这些珍贵的古建筑遗产更多的关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