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审美意蕴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将“失恋”现象纳入美学的研究领域,对“失恋”进行一次观照。在美学领域,“失恋”既呈现它本来的状貌,又在文学中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失恋的现实感受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会令失恋者悲痛、伤感。以失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描绘了失恋者的心理状态及失恋情感,其本身蕴含了一种诗意的痛感。对文学中的失恋主题进行审美,别有一番感受,在摆脱了现实功利、祛除了利害关系之后,失恋主体、失恋情绪、失恋心理、失恋感受都可以成为我们审美的对象。在欣赏失恋题材的文学作品时,读者能够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激起心中“同情-移情-净化”感,实现审美的愉悦。“失恋”的审美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失恋本身蕴含的那种“诗意的痛感”,一是在读者心中激起那种“同情-移情-净化”感。从概念抽取、概念分析、到文学作品中进行实证分析,层层递进,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多维角度透视“失恋”在不同领域的内涵。聚焦于美学领域,“失恋”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被弃方对抛弃方割舍不断的关联、被弃方复杂而又纠葛的失恋心理、失恋情感衍生出来的美学特征。第二章讲述“失恋”成为审美对象的可能性,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失恋者进行归类,可以让我们看到每一类失恋者心理、情感的紧张感。在论述中,受阻型与单方型失恋,拥有一种与恋人关系的张力美感,一种未完成的心理唤起补全的期待,一种爱恨情仇的纠葛引发情感的跌宕。隐秘而复杂的失恋情感与原来拥有爱情的幸福情感(参照物)做对比,在物理距离拉开、心理感受的失衡体验中,被弃方的情感体验更加剧烈。失恋情感的泛滥,有期待转机的欣喜,有自暴自弃的失落,也有通过假想的方式填补恋人缺失带来的遗憾,无论如何,被弃方的种种举动,让人可怜、同情,在使人与之共悲伤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次有别于平常体验的肆意和畅快之感。第三章主要探讨文学中的“失恋书写”所承载的美学意蕴,在这部分选取四部失恋题材文学作品《茶花女》《霍乱时期的爱情》《斯万的一次爱情》《呼啸山庄》分别对应四种失恋者类型:受阻型、空虚型、想象型、复仇型。具体分析“失恋”在文学书写中呈现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情感,采用文艺心理学、文本细读的方法发掘探寻、细梳纹理,以一种静观的审美态度对被弃方复杂而又隐秘的失恋情感进行无功利的审美观照。文学与生活的最大区别就是,文学能够使人跳脱出生活的繁琐,让人保持着置身事外又不脱离情境的审美情感,冷静地面对恐怖、悲剧、残缺的事实,这会使人更加醒豁地看到自己的内在夙求,在感受到生命力有限的同时接受这些不完美的缺憾,也许正是未完成的遗憾,使我们对事物充满期待,从而唤起了我们对于事物的完形之情、争取之心、动情之感。
其他文献
数学不只是抽象的、枯燥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有情感的,数学教学可以做到情感与思维兼容,富有浓浓的情思味道。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创设趣思情境,增浓合作情意,激励思辨情绪,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体育;德育;教学      少年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
一、以自我心境为中心创造出的"独特空间"概念独特的空间感绘于画面的乱序效应。早期儿童画中表现的空间概念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一眼看去,儿童画里的物体在空间中的秩序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各类资源呈现出“总量大、人均少”的鲜明特点,特别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不仅要满足我国居民粮食需求,也要考虑国家未来发展需求。土地作为基本生产投入要素,其开发利用的效率直接关联着区域生产力水平和产出效益。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减量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之策、高质量
数学语言,按其形式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有别于自然语言的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常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能否准确、迅速地理解课堂
新课程下的课堂,众口一词、异口同声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学生会喊出多种声音,甚至可能有些是别样的声音。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接纳这种别样的声音。  翻开语文新教材中的“研讨与练习”,我们便不难发现,与过去教材中的课后思考题相比,它更强调阅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加注重多元思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新课程就大大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
"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为教师这一行业,它的劳动过程具有特殊性,既有有形的教育(即文化知识的传播),也有无形的教育(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教书也育人"。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主战场,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参数。现把我最满意的一节英语课课堂内容纪录如下,与大家分享共勉。  【本节课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掌握有关课文的单词和词组,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步骤】   一、恰当导入,激发兴趣  本文讲独自旅行南极洲,所以导入非常重要。在导入上我花了相当大的心思,我展示两幅北极熊和帝企鹅图,用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