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的城乡发展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目标、最高阶段都是城乡一体化,妥善处理城镇和乡村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想要城乡一体化必须让乡村振兴,保护和活化古村又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传统古村落的公共空间既是村落生活和生产的领域,也是传统古村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中的文化遗产怎么样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被最大程度的传承和保护呢?保护和活化古村落的公共空间,实现城乡一体化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民族依靠农业文明在18世纪以前一直都是人类文明的领头羊。而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主要依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迹,然而这些历史遗存主要集中表现在古村落和古镇。部分村落产生的时间长、历史遗迹传承厚重,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祖先留下的无价遗产,在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的共同精神文化。它们对时代发展、经济兴衰、社会信息、文明涵养等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发扬了艺术魅力、审美情趣、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等,是现如今投入多少、付出多少都无法再现的。所以,保护与活化古村落和古镇有利于实现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农村振兴策略。保持中华传统文明就是发扬中华文明精神。传统丢了,精神也丢了,既没有继承先人,也无法激励孩子,村落建得再漂亮,也没有灵魂。保护和活化古村落,无论从法政、经济、社会、文明等方面看,都是乡村振兴初期的首要任务。笔者运用文献收集法和实地勘测法,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对古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活化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在广州市黄埔区水西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历史沿革、公共空间现状情况以及不同人群的使用情况,对空间历史沿革和空间使用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水西古村落公共空间保护和活化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实施保护与活化;在村庄保护与活化的方法策略下,从规划和管理两个层面进行了保护与活化的应用。结合城市周边传统古村落特征的同时,对空间的保护与活化理论应用范围进行拓展。最后,总结了古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活化的价值以及笔者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