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梗阻胎儿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变化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ryli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各类型右室流出道梗阻畸形(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RVOTO)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分析RVOTO胎儿心脏结构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相应的心肌力学改变,旨在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各类型RVOTO胎儿循环特点及心脏功能改变,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新技术评价胎儿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盛京医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RVOTO的单胎胎儿110例(孕龄20~34周,平均孕龄26.8±3.3周),并根据否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分为A、B两组。收集与病例组胎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单胎胎儿135例。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肺动脉、动脉导管(DA)、静脉导管(DV)、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血流并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肺动脉瓣上峰值流速(PVmax)、血流加速时间(ACT)、射血时间(ET);DV的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Vs)、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d)、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Va)及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VIV);MCA搏动指数(MCA-PI)、UA搏动指数(UA-PI),计算脑胎盘血流搏动指数比(CPR)。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环(PA)与主动脉瓣环(AO)内径,计算PA/AO比值、PA Z-评分。比较A、B病例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根据以上RVOTO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及相关研究结论,进一步根据是否存在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将病例A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根据胎儿肺动脉瓣形态、启闭情况并结合相关超声心动图表现,将病例B组分为重度RVOTO组与轻中度RVOTO组。应用2D-STI分析软件对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对照组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获得左、右心室壁各节段以及整体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并获得左心室侧壁与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时间曲线,计算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参数。应用二维Simpson法测量胎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二维面积变化法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重度RVOTO组、轻中度RVOTO组与孕龄相匹配对照组胎儿二维超声及2D-STI获得的心功能参数差异。结果:1.病例组中92例(83.6%)、正常对照组中115例(85.2%)胎儿获得本研究所需全部超声数据。2.A、B组RVOTO胎儿PA/AO均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小(P<0.01),PA Z-评分绝对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除肺动脉闭锁胎儿外,病例组PVmax较对照组加快(P<0.01),ACT和ET较对照组缩短(P<0.01)。3.A、B组各有16例RVOT胎儿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4.A组54例RVOTO胎儿中:(1)伴有PA/AO<0.6或PA Z-评分<-3且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的15例重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39例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及UA血流变化显著,表现为DV-Va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2)轻中度RVOTO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相比,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DV血流频谱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5.B组38例RVOTO胎儿中:(1)16例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锁胎儿与孕龄相匹配的22例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及对照组胎儿相比,其DV、MCA、UA及DA血流变化显著,表现为DV-Va明显减低(P<0.01),其中12例出现DV舒张末期血流反转或消失,同时DVPVIV升高(P<0.01);MCA-PI、CPR减低,UA-PI升高(P<0.05),且均出现动脉导管内血流逆向灌注。(2)肺动脉轻中度狭窄胎儿DV-Va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DV-PVIV升高(P<0.05),MCA-PI、UA-PI、CP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导管内血流方向均正常。6.115例正常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特征:(1)左心室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及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间纵向S、SRs由基底段至心尖段依次递减(P<0.05),而各节段间纵向SRd无统计学差异(P>0.05)。(2)左、右心室壁GLS均与孕龄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壁GLSRs、GLSRd均与孕龄无相关性。(3)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参数正常参考范围为9.24±4.48ms(2~22ms),且与孕龄无相关性。7.92例RVOTO胎儿左、右心室心肌力学参数:(1)2D-STI显示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GLSRs及GLSRd均较孕龄相匹配的轻中度RVOTO胎儿及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但二维Simpson法测量重度RVOTO胎儿LVEF与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重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明显大于其余两组(P<0.05),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2)轻中度RVOTO胎儿仅右心室壁GLSRd较孕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胎儿减低(P<0.05),左、右心室壁整体纵向GLS、GLSRs及左心室壁GLSRd与对照组胎儿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度RVOTO胎儿心室间收缩同步时间差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AO<0.6与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与RVOTO胎儿左、右心室壁GLS减低显著相关。PA/AO<0.6预测A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57,0.962),0.801(95%CI:0.672,0.9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66.7%与83.8%、58.8%。PA/AO<0.6预测B组RVOTO胎儿右心室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95%CI:0.515,0.866),0.703(95%CI:0.526,0.88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2%、58.8%与76.0%、38.5%。结论:1.对RVOTO胎儿DA、UV及MCA、UA血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当RVOTO胎儿为重度梗阻或不合并非限制性室水平分流时,DV血流频谱变化显著;动脉导管血流逆向灌注可提示RVOTO胎儿梗阻程度;当RVOTO胎儿脑血流氧饱和度降低或血流量减少时,通过代偿性脑动脉扩张与脐动脉收缩保证脑血流灌注。2.重度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减低,且存在心室间收缩不同步。轻中度RVOTO胎儿仅出现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3.PA/AO<0.6可较敏感预测伴有室水平非限制性分流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对室间隔完整的RVOTO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不全预测效能有限。4.2D-STI技术获得的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应变率参数较传统二维超声可更加敏感地反映胎儿心室功能早期变化。2D-STI技术评价胎儿心室间收缩期同步性可反映胎儿心室收缩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以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由于遗传因素、肠道菌群、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通过削弱肠道屏障导致肠道黏膜免疫过度激活而引起的疾病。肿
目的:在全球范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为首位,每年因此病致死人数高达1760万,并且在2030年该数字预计将会上升至2360万人[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AS斑块破裂导致动脉栓塞是心血管事件的直接原因。尽管对于心血管病有许多治疗方式,但其致死率仍呈逐年上升态势。为此,明确AS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相关机制,开发新的干预措施,是降
目的:由于人工合成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差,数以百万计的隆鼻接受者被迫选择自体肋软骨作为移植物。自体肋软骨具有极强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组织来源有限、造成供区损伤(疼痛、运动受限、胸廓畸形和胸壁瘢痕)和手术时间延长等诸多不足,使其实际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脱细胞异种肋软骨因其保留了天然细胞外基质并且具有低免疫原性,有望成为自体肋软骨有前景的替代品。然而,传统的软骨脱细胞方法以去污剂多轮次、长时间的反复洗涤为
前言: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尽管在OSCC的诊断、手术和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过去30年中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仅为50%左右。由于慢性炎症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因此了解肿瘤微环境在OSCC进展过程中的参与方式至关重要。肿瘤的内部结构比正常组织复杂得多,其特定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
目的: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对其进行组织学分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s)所占比例高达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尽管目前肺癌的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耐药始终困扰着临床治疗
前言: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东北地区高发,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喉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超过半数的喉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浸润和淋巴转移。喉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缺乏早期诊疗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因此,深入研究喉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将有利于发现喉癌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标,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肿瘤异
目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在我国很常见[1],常伴发多种并发症[2],肝肾综合征(HRS)是其中之一。严重肝损伤发生时,患者体内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及TNF-α明显增加[3-4],TNF-α通过增加PKC-α活化上调肾小球平滑肌细胞和系膜细胞内1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表达,导致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异常增高,造成肾灌流压增高,滤过率下降[5-7],导致进行性、功
前言:胶质瘤是以神经胶质细胞为起源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依据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最新脑胶质瘤的分级标准,将胶质瘤分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室管膜胶质瘤、脉络丛肿瘤及胚胎性胶质瘤。有低级别胶质瘤(I、II)和高级别(III、IV)胶质瘤两大类。高级别的胶质瘤恶性程度远远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临床上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等,但是胶质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因复杂,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证明炎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是炎症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慢性、低度炎症多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其病变特征与急性炎症完全不同。急性炎症通常由外源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引起。相反,轻度炎症通常由组织损伤引起的内源性物质诱发,可以长时间持续存在,造成组织损伤、
目的: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引发的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国人健康。在所有慢性疾病中,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患者。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T2DM诱发的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更加复杂,其骨密度的变化程度不明确,可能降低,不变甚至升高,导致骨折主要的原因往往是骨脆性增加,其具体的发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