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跨文化培训的试验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tai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日益扩展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促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涉足其中.为使人们更好的应对跨文化交际,需要针对认知(知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三方面的专门的跨文化培训.虽然跨文化培训在国外己颇有成果地发展了三十多年,相关研究在国内却非常之少.由于跨文化研究的民族性、社会性和相对性,国外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国内跨文化培训的参考.源于西方的培训模式、方法能否被移植到中国这一具有鲜明文化特点的社会环境中呢?在其应用中会有什么不同?针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特点我们能作哪些改进,或需要注意的问题点有哪些?该文通过一次探索性的实践研究寻找上述问题的解答.在介绍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联系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以公派出国人员培训班成员为对象的试验性的跨文化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在培训活动中的反应和培训结束后的反馈,通过访谈、观察和调查问卷进行了记录.在收集到的信息与数据的基础上,该文得出下述结论: 1)国内受训者由于其特定的文化属性和立场,对培训内容有着与西方学者预期不同的反应,2)整个培训被评价为有效,同时受训者对某些培训活动有着喜恶偏好,3)培训内容的安排应依各培训的时间和专业资源等具体情况面定;4)通过该次实践的经验和分析,可以提出本土化的跨文化培训须注意的问题点,以在今后的培训中做出改进.同时,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的可能原因并更进一步地提出了本地化的适应中国文化特色的跨文化培训方案.
其他文献
该文就如何消除交际法在中国语境下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其优势作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力求探索出更有效、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目前
吸血鬼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意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着,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期人们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论文回顾了布拉姆·斯托克、
该论文以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格》为中心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其中所体现出的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追寻有意义的生存"这一重大主题.该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概
以上海某软土地区超深基坑施工工程为实例,针对基坑周边的房屋,通过采用有限元基坑变形分析,运用超深地墙隔断承压水、下三层板逆作施工、钢支撑自动伺服系统等施工关键技术,
该文探讨了Internet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具体应用和实践,并阐述了它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媒介而用于辅助学生英语写作的理念,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对Internet辅助英语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经典经历了不断的修正和扩容,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代美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美国经典文学的重读在经典修正和扩容的过程中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