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三种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术后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科8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植骨材料不同分为A、B、C三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采用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入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入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组采用前路减压钛网植入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进行3-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6年。定期进行JOA、VOS评分;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高度、曲度变化并判断术后融合状况。结果:(1)术后JOA、VO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随访时点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同一随访时点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三组患者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有增加(P<0.01);A、B组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终访时与术后3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随访时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2个月、终访时与术后3天、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至终访时椎间高度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术后椎间高度及整体曲度较术前均有恢复(P<0.05),长期维持效果满意;(4)A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融合率与B、C组相应随访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组异体骨融合时间较长;三组患者终访时融合率分别为96.0%、96.7%、96.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5)术后均未见内置物明显移位、塌陷,未出现固定钢板松动及断裂。结论:三种前路减压植骨方式术虽各有利弊,但术后均可明显减轻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且远期疗效满意,术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最满意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