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改善和优化。其中良好的个性心理,道德修养则是人的现代化的灵魂。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政治及其思想文化无形中沉淀了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这些从心灵深处影响我们民族的进步。因而国民性改造就成了五四思想先驱们思索的重大课题。李大钊不仅第一个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第一个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国民性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从而开辟了现代中国科学地自觉地改造国民性的新时代。 李大钊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革命家、思想家。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即由封建士大夫之路到民主主义的转变,再由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根据其思想发展轨迹,我把论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辛亥革命时期李大钊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萌发。李大钊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萌发是时代的产物,是先进学人探索中国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的继续,也是其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结晶。他希望通过发展国民教育,加强道德自律、统治者、政党,民众道德的相互促进来塑造新的国民意识。然而由于他的儒学思想底蕴,由于当时剧烈的阶级斗争,它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只能服从服务于他心中的最高理想——国家的统一安定,这就必然使他的思想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 第二部分:五四前李大钊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形成。随着形势的发展,李大钊逐步形成其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他以进化论和个性解放为指导,剖析了国民的劣根性:皇权思想,缺乏自主人格的草民意识;好同恶异,缺乏主见的文化心理;尚情不尚理,任力不任法的处事方式;奢侈之风盛行和强烈的官本位意识;无道德,无理想,无节操,无信念,自私虚伪。勾勒了改造国民性的几条原则:重视民众解放的民彝思想;尖锐深刻的反孔思想;创建青春中华的青春人生观;创建东西文化融合的第三文明,并设想了改造国民性的途径,即通过创办刊物、广兴演讲、推行文艺教育、进行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启蒙运动,来引进新型的价值观念,促进国民意识的提高。这些观点无疑发展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国民性格深层结构来探索国家积弱的内在原因的新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标志着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但毕竟因时代的局限性,因其唯心史观的限制,他还找不到东西文化融合的正确机制,无法认识到改造国民性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改造的系统工程。 第三部分:五四后,李大钊国民性改造思想的飞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苦苦求索的李大钊终于找到了全新思想武器。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地剖析了传统国民劣根性背后的政治文化,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提出了“物心两面改造,灵肉一致的全面改造”的根本原则,以共产主义新型伦理道德作为价值取向,以社会革命特别是阶级斗争作为强大动力和现实手段,以无产阶级又其先锋队作为依靠力量,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人的改造学说和叩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奠基了中国现代史上改造国民性的第一座丰碑。 李大钊的国民性改造思想继承前人,又突破创新,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全面性;全民性、自觉性、实践性,它解决了近代中国困绕许多思想家的难题:如何处理改造国民性和社会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认识改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阶级斗争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他的这些思想对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