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酸左布诺洛尔(S-5-[3-[(1,1-dimethylethyl)amino]-2-hydroxypropoxy]-3,4-dihy dro-1(2H)-Naphthalenone)是一种β—阻滞剂类药物,目前主要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因为该药具有营养视神经,保护视功能及用药量小、药效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成为青光眼患者的首选良药。但其合成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国外最早由Charles F. Schwender等于1970年报道其外消旋体的合成;1993年Lars Olsen等首次对其消旋体进行拆分;1995年Alberto Stampa Diez Del Corral首次报道左布诺洛尔的直接合成法。 盐酸左布诺洛尔的合成主要有三条路线。本文参考有关文献,采用直接法合成左布诺洛尔,然后成盐:α—羟基萘满酮与R—环氧氯丙烷在碱性条件下,加入相转移催化剂进行反应,生成手性中间体S-5-(2,3-环氧丙氧基)-α-萘满酮粗品,不经分离直接与叔丁胺加热回流,可得S-5-[3-(叔丁基胺)-2-羟基丙氧基]-3,4-二氢-1(2H)-萘满酮粗品,不经纯化直接在乙醇溶液中,10℃以下成盐酸盐,乙醇重结晶得盐酸左布诺洛尔晶体,产率60%,比文献提高了9个百分点。25℃乙醇溶液中,比旋光度为—19°,测得旋光度为—18.1°,光学纯度大于95%。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碳谱氢谱、质谱和旋光测定确证。该方法优点是数据稳定,具有可重复性,且不用手性拆分,步骤简单,操作较简便,容易掌握,节省资金,适合工业生产。 本文与文献相比主要是,简化了后处理步骤;提高了反应收率60%(文献报道为51%和18.2%);同时很好的保持了化合物的立体构型,比旋光为-19°,光学纯度达到95%以上。后处理过程中,主要是省去了反复酸化和碱化过程及上述过程中的多次萃取、干燥步骤,从而减少了产品的流失,使收率提高,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能的更为简便的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