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机制及其遗传结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g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即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是一种能引发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和肺炎等严重感染的β溶血革兰阳性链球菌;它也是一种成人条件致病菌,老年人、免疫缺陷者以及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尤为易感。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无乳链球菌耐药问题渐渐产生。因此,调查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传播机制对防治医院感染和减缓耐药菌传播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收集上海某医院短期内同一产科病房分离得到的6株无乳链球菌(4株来自新生儿血液:Sag7/Sag13/Sag37/Sag158;2株来自母亲阴道分泌物:Sag66/Sag142)。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分析各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判断是否为克隆传播,是否为院内感染;应用PCR方法检测其主要毒力基因,包括荚膜多糖、表面蛋白以及菌毛样结构。结果表明:Sag7/Sag13/Sag37/Sag66四株无乳链球菌的药敏结果一致,MLST分型为ST-12,PFGE为同一克隆型,血清型Ⅰb;Sag142/Sag158的药敏结果一致,MLST分型为ST-19,PFGE为另一克隆型,血清型Ⅲ。Sag7/Sag13/Sag37/Sag66四株菌含有表面蛋白bac、bca和alp2/3基因,而Sag142/Sag158则含有表面蛋白ε基因;六株细菌都含有菌毛样结构PI-1和PI-2a基因。结论:本研究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证实了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内的一次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爆发流行中既存在母婴垂直传播,又存在新生儿间的水平传播,因此加强推广孕产妇产前无乳链球菌筛查诊断及院内感染控制对预防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中我们深入研究了上述第一部分中两株来自于新生儿血液标本的不同克隆型的无乳链球菌:Sag37和Sag158,通过Etest方法分别测定其红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和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Etest结果表明:Sag3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高度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和青霉素敏感,而Sag158对四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青霉素敏感。以Sag37(E~R/LEV~S)作为供体菌和Sag158(E~S/LEV~R)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用红霉素(1mg/L)和左氧氟沙星(8mg/L)双抗平板进行筛选,获得了可能的接合子,接合子Sag158-1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同时耐药,这表明供体菌Sag37能够将红霉素抗性转移至受体菌Sag158中。将Sag158和接合子Sag158-1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ma 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以证实接合成功,并同时用S1核酸酶酶切Sag37的DNA,以排除Sag37中存在质粒的可能性;对Sag37和Sag158两株菌株进行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接合子Sag158-1进行二代测序,并通过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在Sag37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可接合性转移原件(Integrating conjugative elements,ICE),命名为ICESag37,大小为73,429bp(位于Sag37染色体中629058-702486bp),预测含有79个ORF,ICESag37由丝氨酸家族整合酶介导特异性识别插入保守基因rumA(23S rRNA[尿嘧啶-5-]-甲基转移酶)中。ICESag37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包括红霉素抗性[erm(B)]、四环素抗性[tet(O)]和氨基糖苷类抗性[aadE、aphA和ant(6)]的耐药基因,除耐药基因外,ICESag37还含有与猪链球菌毒性有关的基因,即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nisK/nisR)。结论:国内外首次在无乳链球菌中发现并报道了一种可接合性转移原件ICESag37,该元件同时携带耐药基因和潜在毒力因子,可能是无乳链球菌中传播多重耐药性和致病力的重要媒介。第三部分中我们探讨了无乳链球菌中一种特殊的耐药表型:L表型,即对克林霉素耐药而对红霉素敏感。我们连续收集了瑞金医院2016-2018年各体液标本中检出的非重复性无乳链球菌186株,从中鉴定出两株具有特殊耐药表型L表型的无乳链球菌(L~R/M~S),Sag3和Sag27,其对红霉素敏感(MIC≤0.25mg/L),但对克林霉素(MIC≥1mg/L)耐药。使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我们发现lnu(B)基因是介导这两株无乳链球菌L表型的原因,并且该基因的遗传背景在两种菌株中几乎相同。lnu(B)基因位于aadE-spw-lsa(E)-lnu(B)耐药基因簇中,而其上游存在另外的一个7-kb左右的tet(L)-cat耐药基因簇。这两个基因簇的两侧都有IS6家族插入序列IS1216。我们多次尝试将Sag3和Sag27作为供体菌进行接合试验,还选取了合适的引物尝试对多重耐药基因片段进行了反向PCR,以鉴定该片段是否存在中间环状形式,但接合试验和反向PCR都未成功。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两株由lnu(B)基因介导的具有L表型的临床无乳链球菌分离株,该基因位于aadE-spw-lsa(E)-lnu(B)多重耐药基因簇上,IS1216在无乳链球菌lnu(B)耐药基因的传播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无乳链球菌能够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感染,而具有多重抗性的细菌更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问题。无乳链球菌能够借助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和ICE等等,从广泛的细菌基因库中获得耐药基因来抵抗抗生素治疗。这些原件在水平基因交换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促进了抗性基因的获得和传播,加剧了无乳链球菌的耐药问题,也增加了临床用药的难度,因此我们应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实时监测耐药菌株分子特征,探索细菌耐药及其播散机制,同时也应推广孕妇产前无乳链球菌筛查,并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
其他文献
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 NLRs(Nucleotide-binding domain and 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receptors)家族不仅参与入侵病原微生物的识别,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NLRX1(NLR family member X1)是该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本研究克隆鸡NLRX1(chNLRX1)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表达
体外循环(ECC)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和引起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ECC中应用超滤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发展为多种超滤方法。本院收治的120
生育是事关种族延续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生育率开始持续下降,进而引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社会养老危机、经济衰退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家和政府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生育保险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保障生育妇女权益外,还应发挥促进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实的作用。十九大以后,我国制
Link 16战术数据链是美军和北约诸国现役使用最广泛的通用数据链,其大量装配于海陆空三军。在当前及未来的战争中,数据链将成为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度发展,整车零部件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供应商从未停止探索最精益、最有效的运营方案。其中生产计划及调度策略的优化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注塑成型作为整车零部件生产中最重要、最普遍的生产工艺,其生产调度过程是一类典型的多工序、有重入的多机并行调度问题,这类问题常伴随着复杂的资源约束、工艺约束和初始条件约束等,一般的解析建模和动态优化方法很难解决这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目的:本研究拟探究记忆海绵体位垫在侧卧位手术中的使用对患者受压部位压强及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为手术室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工作寻找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抽取南昌市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凝胶体位垫,实验组患者使用记忆海绵体位垫,其余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常规护理措施不变。在患者麻醉后,利用压力感应系统全程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意味着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都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每个社会主体一定都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即知道“我是谁”),也要明确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即知道“为了谁”),当个人以社会角色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参与社会实践时,必须明晰自身的角色所蕴含的使命,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社会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全面进步,计算机等相关领域技术也随之飞速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方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
唐崖镇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镇,因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坐落于此而为人瞩目。自2013年初,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正式启动以来,唐崖镇为申遗工作牺牲了地区相关利益,遗产核心区村民为申遗搬离了世代居住地。申遗成功后,唐崖土司城址理应彰显其文化遗产的真实价值,在遗址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的基础上,推动遗产所在地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但笔者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唐崖土司城址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