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患者院前延误的相关因素,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疼痛评分及对症状的情感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症状控制能力等对院前延误的影响,制定护理对策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治疗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资料问卷、疾病相关调查问卷、修正版症状反应问卷(Revisedversion of Response to Symptoms Questionnaires, Revised-RSQ)对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辽宁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平均时间是7.3h,中位数时间是2.2h。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男性更易延误治疗;出现典型症状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不典型症状患者延误时间短;既往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病史以及吸烟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疼痛评分>6分的患者比评分≤6分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明显缩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症状认知度越高,自觉控制症状能力越差,对症状情感反应越强烈院前延误时间越短。结论老年人是AMI的高发人群,老年患者决定就医时间受很多外在和内在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老年患者收入、文化程度的高低,职业、医保的有无,生活环境的差异和社会角色的不同等,都造成患者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方式有差异。同时不能忽视心理、情感因素对于决定就医行为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不能用单一的量性研究来解释。因此,我们针对老年患者延迟就医的研究要做到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找出其延误特点,为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