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神经网络结构选择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了敏感性分析在神经网络结构选择中的应用,在机器学习中,对于神经网络结构的学习是一个研究热点,合理的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泛化能力。敏感性分析在神经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给出了基于敏感性分析的两种指导神经网络拓扑结构构建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将经验误差和网络的敏感性两者的一种非线性组合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泛化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最小化这一非线性组合引导网络构建,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结构选择方法。该方法计算简便,比传统的交叉验证的方法大大节省了时间,减小了单纯利用最小化经验误差引导网络构建时容易产生过拟合的风险;第二种方法中,将敏感性引入到神经元对网络分类重要性的考察上,结合临界向量的核心思想,即选择对于分类重要的点作为中心的思想,给出了一种根据敏感性大小来确定径向基神经网络中心的方法。文中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分析和处理不精确、不一致和不完整等不完备信息的新型数学工具。粗糙近似算子是粗糙集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主要依赖于定性的包含关系,难以处理定量包含关系问
高通量测序技术产生了海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和抗癌药物组学数据。建立有效的计算模型是快速挖掘这些大数据蕴含的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基于DNA序列的碱基转移概率、碱基含量和碱基位置比三类特征构造了 24维特征向量,成功应用于11物种β-珠蛋白基因完整编码序列和18物种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相似性比较,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与进化事实相符。然后基于该特征向量,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识别了 28株细菌中的必需基因
学位
EWMA控制图的控制线应该随着时间而变化,最后接近渐近的控制线,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总是用渐近的控制线来代替。Steiner,(1999)首次提出用随时间变化的EWMA控制图。他的研究发现
为更好地评价和选择最优因析设计,Zhang,Li,Zhao and Ai(2007)提出一个新的混杂型式,被混杂效应个数型(记为 AENP),并基于这-AENP提出一个新的最优设计准则,称之为一般最小低
本文考虑以下非线性Schr(o)dinger方程的Cauchy问题:iut+uxx=u3 (a)x-u,u(0)=u0∈(Hrs),x∈R我们引入了Bourgain空间以及其推广形式.利用多线性估计,我们证明了以上非线性Schr
超饱和设计是一类因子主效应数超过试验次数的设计,由于其在因子筛选试验中的作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等水平超饱和设计及分析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而混水平超饱和设计则需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