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观是人们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思想模式,是承载着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的思想中的世界图景。对于世界图景的构建取决于观世界的角度和方式,“观”的方式不同则对“世界”知识体系的认知、解释、构建都不会相同。流行的大众哲学化的“世界观”概念涵义错综复杂,边界模糊不清且落后于现实,对世界观的解读基本是从本体论、阶级意志和理想憧憬的角度去论说。而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那么,世界观就成为世界普遍规律和根本规律的一般观点,具有了认识论特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对世界观的定义也基本都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在这里“世界观”被定位在主体对客体总规律的描述和发现,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自然主义的或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类型。而在学术界,对世界观的研究也多在形而上学视域中展开,人的维度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意义。同时,由于我国具体的意识形态情况,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清晰边界及其对立,也遮蔽了马克思世界观人本维度的彰显和社会化认同,而这就需要我们从马克思哲学本身出发来从新的角度对世界观概念进行再理解。马克思毕生致力于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可以说,“人”的概念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理论创建的全部过程,对于马克思世界观的思想亦是如此。马克思在用新世界观寻求人的活动的意义时,是从人本身活动的价值角度出发的,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试图改变现存的诸多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回答,进而做出带有他自己特色的关于人的现实存在的科学的、历史的回答。马克思用其独到的角度阐述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用实践来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解释人的本质,把人放在支配的核心地位。在这里,马克思消除了曾经被当作绝对的真理的观念,把运动、变化、发展引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在于不遵从教科书世界观的定义,认为马克思的世界观指的是思想中的世界图景,指出普遍流行的世界观的缺憾之处,以崭新的人本维度解读马克思的世界观思想。马克思关于世界图景的思想,一方面受到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影响,将世界视为人本的世界,即由人的实践活动而生成的人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视这一世界总体为生机勃勃的辩证图景和辩证结构。具体说来,马克思思想中的世界图景是为人而存在、由人的观念所表征、由人的实践所创生的人本的世界。马克思的新世界观看到了传统哲学世界观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发展,为现代哲学的新征程开辟了道路。关于世界观的研究,国内外虽具有不同的论述角度和风格,却具有共同的特征,即众说纷纭,因此也尚无所有人都接受的定义。本文只是从人本维度的视角出发,把世界观作为“思想中的世界图景”,对马克思的世界观进行探讨,以期拨开遮蔽马克思世界观人本性的迷雾,打开马克思人本维度世界观看世界的视角。这将有利于我们用更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用更加充满人文情怀的方法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乃至解决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