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期以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开始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并且日趋两极分化。农业的主导地位虽然被取代,但是基础地位无法动摇,因而统筹城乡发展开始成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大发展时期以来的历史命题。统筹城乡发展即是指工农、城乡关系由城乡分割逐步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分离与对立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最终将会走向城乡融合的思想,并对未来社会的城乡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自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城乡分离、融合理论以来,各个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城乡关系这一命题进行了不断地实践和创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情,不断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发展思想,探索解决中国城乡发展问题的解决思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体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学说为理论基础,毛泽东的城乡兼顾思想为理论先导,以邓小平时期的时代条件为背景,全面梳理了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成熟的演变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针对我国城乡发展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揭示了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提炼了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意义,为今后我国处理城乡发展问题,改变城乡二元化的结构,重新确立工农业与城乡的发展关系,推动城乡经济不断发展,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