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玉石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墨色软玉,其产地除了新疆和田外,更多的来自青海新发现的墨玉矿。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差热分析、电子探针等现代测试技术对青海墨色系列软玉的宝石学、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其地质特征进一步地推测其成因类型。通过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得知青海墨色软玉主要矿物为透闪石,含量在96%以上,其内部含有大量充填裂隙及石墨、磁铁矿、钛铁矿等杂质矿物,主要结构为毛毡状交织结构、显微纤维交织结构、显微放射状结构、次生充填结构等。通过扫描电镜研究得到青海墨色软玉主要结构为柱状变晶结构、显微纤维交织结构、鳞片变晶结构,且软玉结构粗细与玉石颜色相关。运用红外光谱对青海墨色软玉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分析,显示软玉样品均表现主要为透闪石矿物的吸收峰,并且吸收峰位置几乎一致,与颜色深浅无关。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得知青海墨玉的各项指标与标准透闪石十分接近,晶胞参数略小于标准值。通过差热分析与热重测试,表明透闪石矿物在加热至1000℃的过程中,均出现层间水、结构水的脱失所致的吸热效应,但由于含水量少,仅失去1.315%5.058%的重量,且含水失去多少与软玉颜色深浅无关。通过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青海墨色软玉主要成分为透闪石矿物,通过计算,结果Mg2+/(Mg2++Fe2+)﹥0.9,属于透闪石系列。通过对比其致色元素Ti、Mn、Cr、Fe的关系、Cr-Fe-Ti的离子关系,得知软玉颜色成因与致色元素无关;对比Mg-Si的关系、(Ca+Na+K)与Al的离子关系、(Ca+Na+K)与Fe离子关系,得知不能根据其投点位置准确判定青海软玉的颜色。通过对比和田、岫岩的墨色软玉,发现青海的墨色软玉相对出现钙、镁、硅略高的情况。根据产地的区域地质情况,推测青海墨色软玉的成因为热液交代白云质大理岩所致,分子式中Ca和Mg元素是来自其赋存的白云质大理岩,Si和H2O则应该来自其附近富含Si质的岩浆岩液。玉矿形成分为岩石沉积阶段、区域变质阶段、热液交代阶段、风化作用四个阶段。石墨、磁铁矿等矿物在热液交代阶段作为包体随热液进入透闪石矿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