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晋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个个乡村聚落有如镶嵌于历史长卷中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沁河在沁水县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三十余华里,四百里沁河却将它所有的钟灵毓秀与文运才思都毫不吝惜地集中赐予了这里,这里见证了泽潞商帮的兴盛衰败,目睹了明末战乱的烽火连天,这里也集中保留有30余处非常精美的古村镇,其分布之集中,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实属罕见,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其中以屯城村为杰出典范。屯城村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六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至迟在长平之战时便已成村,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屯城村选址合理,“依山傍水”,船形格局清晰;街道规划合理,“主干道、居住街巷、户前窄巷”层次分明;防御建筑周全,“硬性、软性防御”相得益彰;民居形态独特,“四大八小”功能清晰,是研究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的最好案例。对屯城村的研究,一方面从收集各类田野资料和官方统计入手,通过对村落自然与区域、历史沿革、社会、经济文化的梳理,为研究聚落选址、构造技术、建筑空间做出前期准备。另一方面按照规划学、建筑学的研究方法,利用理论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提取等手段,由宏观到微观,探讨屯城古村形态、建筑空间以及装饰艺术。古村形态章节,分析了古村的村落布局以及村落肌理。建筑空间章节,对建筑形态进行了分析,并按类型学的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空间进行了研究。装饰艺术章节,调查了村落装饰方面的成就。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村落的保护发展进行了讨论,通过设定保护内容,尝试性地对该聚落历史空间的存续与再生提出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