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传统民居的低碳生态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到观念,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的发展。然而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发展,自然环境虽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环境恶化的新闻到现在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所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未来,只有技术措施,而忽略文化,应结合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文化,根据现实社会条件,从历史汲取有益的一面,去创造符合本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策略。低碳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异,生态建筑的发展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发展是当地人们适应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的结果,其丰富的生态营建经验对当地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特别是现代越来越发达的科技,使我们能够以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地域传统民居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巧妙之处,并从中获取灵感,创造出符合本地环境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建筑。晋东南传统民居是当地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通过自己的劳动智慧创造出的适应本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民居建筑,其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生态营建措施,还有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和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生态自然观和设计思维。因此对晋东南传统民居的低碳生态特性及其利用研究,不仅是为当今生态建筑创作所借鉴,提高生态设计水平,同时也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结合晋东南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不同地域环境的晋东南传统民居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物调研,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晋东南传统民居的生态设计观,总结其生态设计思维,剖析晋东南传统民居的营建措施,从民居选址、群体和民居空间形态营建、材料运用、营建技术分析等多个方面总结晋东南传统民居的生态营建特征,最后通过对晋东南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分析,阐述晋东南传统民居的低碳生态特性。其次针对晋东南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对当前生态建筑创作的借鉴,从对晋东南的现实建筑建设状况分析入手,分析晋东南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在当前生态建筑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关于建筑生态节能的政策规定和行业规范,根据晋东南地区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符合晋东南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在本地生态建筑创作的应用策略。
其他文献
历史城镇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集聚地与重要载体,最有可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土壤。而对于历史城镇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文化传统、传统手工艺与生活方式等)是其价值与
学位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是应对库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库区特殊的山地自然环境和移民社会环境,时刻威胁库区城市公共安全。库区存在的各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国整体人居环境水平的提高,因此,探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传统风水学和人居环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采用整体论的系统方法,把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新模式。生态基础设施建
民居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民居的发展一脉相承,传承了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石家庄西部山区民居选用当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意识到地球资源的可贵,想要继续生存就不得不将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因此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长期发展的共识。建筑能耗在资源消耗总和中
本文以郑州市边缘区村落为研究对象,笔者在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近城边村和远城边村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选定三个典型村落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城市规划学、社会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缺乏关注与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我国大面积的历史文化街区都没有得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在城市主城区承载力有限背景下,城市新区的出现对有效实现城市人口分流、扩大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新区的产生尽管是城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