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大櫆是桐城派早期名家之一,他上承方苞,下启姚鼐,在桐城派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对刘大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可以发现,近年来对刘大櫆的研究逐步由文学转向历史学和哲学,研究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但是对刘大櫆的交游情况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本文以刘大櫆一生的游历为基础,以《刘大櫆年谱》为线索,以《刘大櫆集》为证据,探究刘大槐一生交游的人物以及活动,体会刘大櫆在人生不同时期的心灵路程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刘大櫆的古文、诗歌、时文、教育等思想。本文分为五章予以论述。第一章考述刘大櫆与桐城派名家的交游情况。姚范、方苞、姚鼐皆是桐城派早期名家代表,刘大櫆与他们的交往对桐城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刘大櫆少年时与姚范相识,二人志在怀古,并且时常讨论文章,对方苞的“义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初入京门,刘大櫆得方苞赏识,拜入门下,在方苞“义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出了“神气”说。姚鼐幼年跟随伯父姚范学习经学,从刘大櫆学习古文,并且对刘大櫆的古文推崇备至。第二章考述了刘大櫆与官吏的交游情况。刘大櫆二十余岁时与桐城的张氏家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其中与张若矩私交颇密。在京城参加科考期间得到吴士玉的赏识,并住在其府。晚年刘大櫆为生活所奔波,受到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江苏学正尹会一的礼遇,让他入其幕府校诗阅文。年过花甲,刘大槐主讲徽州,黟县知县孙维龙,歙县知县张佩芳重视文教,延请刘大櫆主讲书院。张廷玉在刘大櫆科考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乾隆登基诏举天下,刘大櫆受方苞举荐参加科考,为张廷玉所罢黜,后张廷玉得知罢黜之人乃刘大櫆十分后悔。为弥补遗憾,张廷玉又举荐刘大櫆参加经学考试。第三章考述了刘大櫆与文人的交游情况。刘大櫆与好友叶酉、倪之鏳、方辅读、沈廷芳、程晋方、郭煌、鲍皋、程瑶田、汪梧凤等人交往,他们术业相近,志趣相投,互为知己往,从而使刘大櫆在仕途没落、孤苦漂泊之时有了一丝慰藉。第四章节考述了刘大櫆与生徒的交游情况。刘大櫆的古文得以广泛传播,与其众多的生徒有着莫大的关系。刘大櫆晚年担任黟县教谕、主讲安庆和徽州书院,期间广收门徒,通过与吴定、方矩、金榜、吴绍泽、汪肇龙、郑牧等生徒的交往,刘大櫆的古文思想得以在徽州地区广为传播。王灼、钱伯坰等皆得其古文法,他们把古文思想传播到阳湖地区,启发了阳湖派,为桐城派的发展与壮大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五章主要考述了刘大櫆交游对其产生的影响。刘大櫆一生交游广泛,而他的人生经历则对诗文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刘大櫆一生科举仕途不顺,因此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科举、时文观念。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他对桐城派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限于篇幅,文中未详细列出的与刘大櫆交往的人物在各章节皆用表格列出,从而体现文章的完整性,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