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洛丽亚·内勒姊妹篇小说中的两个逃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非裔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1950—)于1982年以其第一本小说《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获得美国图书奖最佳处女作奖,从而跻身于美国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列。作为八十年代非裔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四部曲中的前两部《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和《林顿山》生动地展现了两个相邻的黑人社区里截然不同的生活,从而比较全面地再现了黑人社会。内勒通过小说两个主要人物的逃离将两个独立的社区联系在一起,动态地再现了美国黑人的发展史。本文以格洛丽亚·内勒的姊妹篇小说《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和《林顿山》中的两个逃离情节为切入点,分别对两个人物的逃离进行其意图、结果的对比和分析,深入发掘其价值观的迥异,从中发现内勒对人性恶的批判,探讨内勒的写作意图和社会情怀。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简要介绍作家生平及其文学生涯,陈述《布鲁斯特街的女人们》和《林顿山》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文献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通过文本细读从逃离意图、社会背景和结果等方面分析尼德一世逃离南方、建立林顿山社区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并对在此价值观影响下的尼德家族所经营的林顿山社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对林顿山社区与周围白人社区的关系、林顿山社区居民间的关系以及社区居民的价值观念进行阐释.第三章以同样方法分析中产阶级女学生金斯瓦娜从林顿山社区逃离到布鲁斯特街的前因后果,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价值取向。深受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影响的金斯瓦娜在内勒看来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出于对林顿山社区日趋内化的白人社会结构与秩序以及社区居民的麻木不仁的厌恶,离家前往相邻的贫民窟布鲁斯特街,和街区的黑人贫苦女性们一起奋斗,并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传播到更广大的黑人贫民世界。她的奋斗出于对黑人民族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信仰,虽然未必成功,但带来了希望。第四章对尼德一世和金斯瓦娜的逃离从原因、结果和过程进行了比较,两次逃离将黑人一百五十年来的历史动态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并置的两个社区所构成的静态黑人社会全景衍变成为美国黑人社会的发展历程,共同构成内勒完整思想的表达。尼德一世从种族主义肆虐的南方逃到北方,试图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黑人精英社区。其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指导下的自我救赎注定是失败的,狭隘保守的黑人至上主义必然产生新的问题。金斯瓦娜弃富入贫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说明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她与布鲁斯特街的融合则展示了黑人民族自我救赎的根本,即平等、自由、包容和博爱等人性的闪光点,追求平等与融合的奋斗才能够真正为黑人民族的发展带来希望。最后的结语将本文的研究所得进行总结和拓展,内勒的人文主义关怀将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指出人性的升华能够超越阶级和性别差异把广大黑人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加美好公正的未来,回归人性是黑人民族乃至全人类实现自我救赎的唯一途径。
其他文献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面世以来,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学者和读者对其进行研究。其中对《红楼梦》各种英译本的研究已然成为“红学”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很多
中美关系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话题,对中美关系的研究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中国问题专家。基辛格对华外交思想是其在任期内对华外交政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的一位大家。他的作品不仅受到评论家们的赞赏,也被广大读者所喜爱,曾多次被翻拍为影视作品。《星期六》作为他2005年的作品,一经出版便登上了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核心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要改变日常语言习惯化、自动化的状态,使人们对熟悉的东西感到新鲜、新奇和陌生。在俄国形
首先分析确定性交织器的映射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交织器的映射关系加以保奇偶序限制和移位运算,从而得到两个改进型的映射交织算法.通过仿真对改进型交织器的性能进行验证,
随着日本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日语语言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日语学习不再是单纯作为一种学科来学习,日语学习成为一种艺术、一种工具、一种了解日
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V.S.奈保尔(1932-)是一位典型的前殖民地移民作家。他是特立尼达印度契约劳工后代,后又移居英国。多重的身份和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与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