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数学教学中的直观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了90年代,成为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国外相关研究的趋向可概括为以直观学习心理为中心和以直观课程与教学心理为中心;国内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认知策略维度的“影响因素”的讨论。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试卷对扬州及鹤壁的两所普通高中的高二年级各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卷调查,从高中生是否采用直观化策略解题以及男生与女生直观化策略解题的对比研究两个方面来了解高中生数学直观能力的普遍水平;通过对被测试班级的四名数学教师的访谈以及对扬州被试的四名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高中生数学直观能力的主客观因素;在上述两个问题的研究结果基础上,对数学直观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对高中生数学直观能力的调查研究,围绕“高中生数学直观能力的普遍水平”、“影响高中生数学直观能力的主客观因素”以及“数学直观性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普通高中生在解可直观化的常规数学问题时,并不喜欢使用直观策略,而是普遍使用言语分析策略;(2)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采用直观化解题的水平没有明显差异;(3)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直观化能力有着显著影响;(4)学生本身的数学能力高低并不影响解题时是否采取直观表征策略来解题;(5)性别的差异并不能影响学生在解题时是否采取直观表征策略来解题;(6)在解常规的可直观化问题中,难度是学生使用直观策略的显著影响因素。高难度条件下,学生使用直观策略的频率更高;(7)在解常规的可视化问题中,题目的呈现方式对学生使用直观策略的有显著影响;(8)在解常规的可直观化问题中,示意图是学生使用直观策略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显著影响问题解决正确率的因素。在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并同时考察了直观教学已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直观教学策略——应提倡直观与言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了:阐释抽象数学知识的几何意义;构建数学知识的言语表征网络与表象表征网络;延迟使用符号体系;鼓励学生使用直观推理;运用多样化的直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