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Ag含量Cu-Ag-Fe合金纳米析出相的调控机理及其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高导Cu-Ag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和导电性能,是高强磁体绕组线圈核心导线材料。随着更高强度磁体需求的增加,对高强高导Cu-Ag合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高强高导Cu-Ag合金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Cu-Ag合金中纳米析出相的调控是优化合金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通过研究Ag-Cu固溶体合金揭示纳米Cu析出相析出行为的基础上,选取目前高强磁体导线中最常用的高Ag含量Cu-Ag合金成分,通过微量Fe的合金化、热机械变形和外加12T强磁场等调控合金的多尺度组织,研究纳米Ag、Cu及Fe析出相的析出机理及其交互作用,揭示多尺度组织对合金的强度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合金的强化机制和导电机制,为Cu-Ag-Fe合金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固溶态Ag-7%Cu合金的析出动力学表明固溶态Ag-7%Cu合金中由Ag基体析出的Cu相温度为300~350℃,析出激活能为111±1.6 kJ/mol。由于形变储存能的存在,冷轧态Ag-7%Cu合金中Cu析出相的激活能增加到128±12 kJ/mol。利用析出动力学提供的析出温度选取合理的时效处理,对比研究了固溶态和形变态Ag-7%Cu合金中Cu析出相的组织形貌,发现时效处理后Ag-7%Cu合金中存在约为100 nm的球状Cu析出相和尺寸小于10 nm的颗粒状Cu析出相形貌。合金的导电机制和强化机制表明Cu析出相是影响固溶态和冷轧态Ag-7%Cu合金电阻率的主要因素,而位错和形变孪晶是影响合金硬度的主要因素。利用固溶和时效处理研究了高Ag含量Cu-26%Ag合金添加微量的Fe而形成的Cu-Ag-Fe新合金体系中纳米Ag、Cu和Fe析出相的析出行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固溶态Cu-26%Ag和Cu-25%Ag-0.1%Fe合金的析出动力学研究表明,Cu-26%Ag合金中的Ag析出相和Cu析出相的激活能分别为66.4±6.4 kJ/mol和125±13.8 kJ/mol;而 Cu-25%Ag-0.1%Fe 合金中,两个激活能分别为 63.5±3.2 kJ/mol和129±8.9kJ/mol。利用析出动力学提供的析出温度选取合理的时效处理,发现Cu-25%Ag-0.1%Fe合金Cu基体中有连续析出的棒状纳米Ag析出相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纳米Fe析出相。Fe的添加降低了 Ag析出相的尺寸。由于Fe析出相的存在,Cu-25%Ag-0.1%Fe合金的强度比Cu-26%Ag合金高8%。利用不同热机械变形研究了 Cu-Ag-Fe合金形变组织和性能演变规律。热机械变形后Cu-Ag-Fe合金中形成大量的共晶纤维、位错以及纳米尺度的Ag纤维和形变孪晶等多尺度组织。Fe的添加细化了共晶纤维和Ag纤维组织,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形变量7.4时,Cu-25%Ag-0.1%Fe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比Cu-26%Ag合金高8.8%。中间热处理能够促进形成纳米Ag和Fe析出相,降低固溶于Cu基体中的杂质散射,从而降低合金的电阻率。采用450℃、2小时的时效处理使热机械变形后的Cu-25%Ag-0.1%Fe合金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768 MPa,导电率达到78.4%IACS,与类似处理的Cu-26%Ag合金性能相当。对 Cu-26%Ag、Cu-25%Ag-0.1%Fe 和 Cu-24%Ag-1%Fe 合金在不同的凝固过程中施加12T强磁场作用,发现施加强磁场和Fe的添加都可以降低合金中的共晶片层间距和Ag析出相的尺寸。施加12T强磁场也促进了 Cu-25%Ag-0.1%Fe和Cu-24%Ag-1%Fe合金中Fe的析出,在Cu基体中形成均匀分布的纳米尺度的Fe析出相。Fe析出相颗粒在形变过程中基本保持球形颗粒不变。Ag纤维和Fe析出相的存在使合金冷轧变形后形成大量纳米尺度的Cu/Fe界面结构,合金的强度明显提高。在 12 T 强磁场下,Cu-25%Ag-0.1%Fe 和 Cu-24%Ag-1%Fe 合金在 760℃保温凝固后冷轧的强度和电阻率均高于450℃保温凝固后冷轧的强度。
其他文献
随着微型机电系统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范围的扩大,对金属极薄带的需求逐年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金属板料尺寸由毫米级降至微米级时,金属极薄带力学性能呈现出与宏观尺度相异的变化规律,这种差异对工艺路径制定和质量稳定性控制带来一定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发了低成本、无中间退火的极薄带异步轧制制备技术,并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异速比等工艺参
高硫铝土矿是我国已发现的铝土矿资源中占比非常大的一种铝矿物。纵观这些年围绕高硫铝土矿的开发利用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降低高硫铝土矿中的硫含量。目前的脱硫方法主要有浮选脱硫、焙烧脱硫、湿法氧化脱硫、生物脱硫、电解脱硫等,但是上述脱硫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能耗高、有的效果不名显、有的成本高等均难以实现工业化。本论文以实现高硫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出发点,鉴于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难浸出的特点,
钛合金密度低、强度高,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关键材料。但是,钛合金在500℃及以上温度服役时抗氧化性能不足,尤其在海洋大气环境中,钛合金遭受Cl-、O和水蒸气等的协同腐蚀,其腐蚀速率不仅远高于空气的氧化速率,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合金亚表面就会生成厚的脆性溶氧层,致使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表面施加防护涂层可以提高钛合金的高温耐蚀性。本文设计、制备了厚度大于10μm的Ti(Al)N单层和Ti(Al)N
精炼过程中快速高效地去除钢中夹杂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不同形态夹杂物的去除效果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尤其是固态夹杂物更易去除的观点尚未被广泛接受。为此,本文基于物理模拟实验,详细研究了固态夹杂物和液态夹杂物在钢-渣界面处的运动特性,同时,通过建立定量描述固态夹杂物和液态夹杂物穿越钢-渣界面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揭示精炼钢包内固态夹杂物更易去除的机理,从而为洁净钢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和
进入21世纪,“资源、能源和环境”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先主题,是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代钢铁生产流程中,钢铁企业广泛使用酸洗去除带钢氧化铁皮,但其产生的废酸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为保证酸洗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大量使用盐酸、硫酸等强酸。造成“欠酸洗”、“过酸洗”等表面缺陷,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因此,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为适应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方针,下游生产企业迫切需要“减酸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生存空间问题,产品的微小型化已成为一种迫切的趋势。随着微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微电子工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对在高温环境下具有高强度的微型结构和零件的迫切需求,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制造的微型结构/零件结合了微型特征和高温合金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耐高温的工作环境中。近年来,微切削技术尤其是微铣削加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促进了微切削技术在切削机理、工艺装
低碳微合金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优异的焊接性能而被广泛应用。这类钢采用低碳成分设计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同时添加Nb、V、Ti和Mo等一种或多种微合金元素,主要通过析出强化来提高实验钢的强度。在合金元素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析出强化增量主要受析出相的尺寸控制。析出相尺寸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析出相的形核驱动力、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能以及析出相的形核质点。本文通过调整控轧控冷的工艺参数获得高密度的纳米级
近些年,新型材料不断的涌现和快速的发展。所谓的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型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细小的零部件已经在许多重要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将新型材料应用在微细零部件上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磨削作为一种特殊的
新型纳米合金FeCoHfBCu-HITPERM因具有优异的高温软磁性能,进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传统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出(Fe1-xCox)86Hf7B6Cu1(x==0.3~0.6)合金薄带,并对其进行中频磁脉冲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穆斯堡尔谱及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S)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磁脉冲处理前后试样微结构及结构缺陷的变化,并用随机共
NiMnSb基Heusler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合金因优越的磁控性能,如磁形状记忆效应,磁热效应,交换偏置效应以及磁阻效应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直至目前,有关该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磁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均被广泛报道。但有关该材料的许多基本信息,如调制马氏体相精确晶体结构、变体类型及取向关系、微观组织演变机制等问题还不清楚,这严重制约了有关该材料性能优化与应用方面的研究。为了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