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N/Ti(复合)多层涂层及HVAIP TiAl涂层对钛合金高温腐蚀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xin_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密度低、强度高,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关键材料。但是,钛合金在500℃及以上温度服役时抗氧化性能不足,尤其在海洋大气环境中,钛合金遭受Cl-、O和水蒸气等的协同腐蚀,其腐蚀速率不仅远高于空气的氧化速率,甚至在较低的温度下,合金亚表面就会生成厚的脆性溶氧层,致使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表面施加防护涂层可以提高钛合金的高温耐蚀性。本文设计、制备了厚度大于10μm的Ti(Al)N单层和Ti(Al)N/Ti(复合)多层涂层,还采用一种新技术——高真空多弧离子镀技术(HVAIP)制备了 TiAl涂层,研究了上述涂层对Ti-6Al-4V合金高温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NaCl-H2O-O2环境的高温热天平、循环氧化装置等研究了涂层在450℃~750℃的氧化动力学,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高温腐蚀前后涂层样品的形貌、组成、结构和残余应力等进行了测量和研究,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热循环过程中涂层内应力的变化。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多弧离子镀方法制备的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中,Ti(Al)N层呈柱状晶结构,Ti层呈等轴晶结构,Ti层的引入阻断了 Ti(Al)N层连续柱状晶的生长;随Ti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熔滴的数量增多、尺寸变大,粗糙度值也随之增大。在固态NaCl-H2O(g)-O2环境中,TiN单层涂层和Ti子层厚度0.2 μm的Ti/TiN多层涂层在450℃、以及TiAlN单层涂层和Ti子层厚度0.15 μm的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在600℃都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原因主要在于Ti(Al)N涂层抑制了Cl-诱发的加速腐蚀。随着(复合)多层涂层中Ti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的高温耐蚀性下降。原因主要在于:腐蚀介质通过(复合)多层涂层Ti(Al)N陶瓷层中的贯穿性缺陷向内扩散,与Ti金属层发生反应,Ti层氧化时体积膨胀明显,挤压周围陶瓷层使其变形甚至开裂,腐蚀介质更容易进入到涂层内部;Ti层厚度的增加导致涂层中熔滴缺陷增多,也给涂层的耐蚀性带来不利影响。在600℃,Ti(Al)N单层和Ti/TiN多层涂层以及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都表现出较好的抗循环氧化性能,TiAlN单层和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TiN单层和Ti/TiN多层涂层。Ti子层厚度对(复合)多层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600℃,Ti/TiN多层涂层不稳定,Ti层与N几乎完全反应形成了 Ti2N,形成了 Ti/Ti2N多层涂层。而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在600℃是稳定的,TiAlN子层和Ti子层未发生明显互扩散和反应。750℃循环氧化后,TiAlN单层厚涂层和Ti子层厚度0.15 μm的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虽然表面氧化膜很薄,但涂层中形成了较多的裂纹;而Ti子层厚度0.3μm的Ti/TiAlN复合多层涂层氧化后不仅涂层表面氧化膜很薄,而且涂层中并未形成裂纹,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在热循环的降温过程中,涂层承受着较大的压应力,在其作用下界面附近钛合金局部的弹塑性变形导致了 TiAlN单层和Ti(0.15 μm)/TiAlN复合多层涂层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裂纹最终发展成上窄下宽的三角形形貌。Ti(0.3 μm)/TiAlN复合多层涂层中0.3 μm厚的Ti子层的塑性变形可使涂层应力得以部分松弛,同时减小了涂层脆性,因此涂层在热循环中未形成裂纹。高真空多弧离子镀技术沉积的TiAl涂层由γ-TiAl和α2-Ti3Al两相组成。沉积偏压对涂层成分和显微结构影响较大,例如偏压从0V到-350 V时,涂层中Al含量由49%下降到41%,相对减少了大约16%,孔隙率从3.12%下降到0.44%,大幅度下降了86%。HVAIP TiAl涂层700℃氧化后表面形成了富Al2O3的氧化膜,表现出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氧化后,低偏压下沉积的TiAl涂层内部生成了许多内氧化物,而高偏压下沉积的涂层由于结构致密而完全抑制了内氧化的发生,表明高偏压沉积更有利于提高TiAl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其他文献
攀西红格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35.45亿t,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除含有铁、钒、钛之外,还伴生有较高含量的铬资源,Cr2O3储量达900万t,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现有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工艺中,高炉-转炉流程存在有价组元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等问题,煤基直接还原工艺具有能耗高、效率低、钛渣活性差等一系列缺点,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
黄金是一种战略金属,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金融属性。我国是世界第一黄金生产与消费大国,黄金增储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开采,高品位金矿逐渐枯竭,低品位难处理金矿已经成为我国黄金生产的主要资源。其中,高硫含砷难处理金矿具有储量大、处理难等资源特点及问题。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高硫含砷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高硫含砷难处理金矿细菌氧化机理和微波/微波-超声活化强化细菌浸出机理的研究。通过本
随着连铸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连铸坯质量不断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连铸坯表面与皮下缺陷仍然是制约成品质量、成材率及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缺陷与连铸结晶器内弯月面的形状及其初始凝固行为密切相关。弯月面形状决定于渣钢界面张力,渣钢界面张力决定于渣钢两相成分与温度。结晶器具有强大的冷却能力,在弯月面上必然存在一个跨越固液相线温度的连续温度梯度,这个温度梯度的存在将对弯月面形状和钢水的溢流行为产生影响
不锈钢在热轧退火后,表面会形成成分复杂、结构致密的氧化层与分布不均匀的贫铬层,在后续的冷轧、电镀、着色等工艺处理前必须将其完全去除。硫酸预酸洗配合HNO3-HF酸洗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不锈钢酸洗工艺。其中,HNO3-HF酸洗段承担了去除氧化层、贫铬层与钝化基体的多重酸洗功能,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贫铬层去除不完全、局部腐蚀严重等问题。此外,HNO3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NOx与亚硝酸盐污染,极大地增
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异种金属复合而成的零部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焊接是异种金属材料复合连接的主要手段。异种材料焊接零件不仅能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优异性能,而且能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对提高异种材料焊接接头性能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和抗疲劳等优异的性能,在水电、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食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核电、风电等新能源
凝固末端压下技术是改善铸坯内部质量的重大先进技术,尤其对解决高碳钢的中心偏析与疏松具有显著效果。然而,目前常规压下工艺未能很好地解决铸坯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特别是对于大断面连铸坯。近几年来,国际上开始注重凝固末端重压下的技术研究,但并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以中心缺陷比较严重的高碳钢GCr15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学模拟计算了大方坯凝固和压下变形规律。对常规平辊压下工艺的大方坯内部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消费也在逐年增加。由于主要电力生产单位集中在边远地区,而主要电力消费城市集中在东部沿海,发电端到受电端的距离较远,这种生产与消费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特点导致长距离输送电力不可避免。在金属结构材料中,银、铜、金和铝的导电率逐渐下降,但是综合考虑性能表现和经济因素,铝是架空输电导线上应用最多的导体材料。架空导线在服役过程中需要承受风载、冰载和自重,输电过程中在线路上会产生能耗
钢液从中间包注入到结晶器的过程中,钢液内的A12O3、SiO2等夹杂物容易在结晶器的水口壁面聚集结瘤,造成水口堵塞,给铸坯质量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抑制水口结瘤,水口吹氩工艺应运而生,同时该工艺还具有改变结晶器流场,促进夹杂物上浮,均匀钢水温度和成分等作用。但是如果操作条件控制不当,吹氢技术引入的氩气泡将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尺寸较大的氩气泡上浮至结晶器液面后破裂,会产生不利的湍流扰动,容易造成卷
随着微型机电系统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范围的扩大,对金属极薄带的需求逐年增加,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金属板料尺寸由毫米级降至微米级时,金属极薄带力学性能呈现出与宏观尺度相异的变化规律,这种差异对工艺路径制定和质量稳定性控制带来一定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发了低成本、无中间退火的极薄带异步轧制制备技术,并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异速比等工艺参
高硫铝土矿是我国已发现的铝土矿资源中占比非常大的一种铝矿物。纵观这些年围绕高硫铝土矿的开发利用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降低高硫铝土矿中的硫含量。目前的脱硫方法主要有浮选脱硫、焙烧脱硫、湿法氧化脱硫、生物脱硫、电解脱硫等,但是上述脱硫方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各种问题,有的能耗高、有的效果不名显、有的成本高等均难以实现工业化。本论文以实现高硫铝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出发点,鉴于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难浸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