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粉末床熔融TC11钛合金成形工艺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C11钛合金属于α+β型两相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热强度、塑性、热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等综合力学性能,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是重要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工艺参数对LPBF成形TC11钛合金的熔道形貌、试样成形质量和拉伸试样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实现LPBF成形TC11钛合金的高密度和高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进行了TC11钛合金单道扫描试验,得到了变工艺参数下的熔道形貌;进行了熔道搭接的单因素试验,得到了工艺参数对单层表面质量和搭接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粉末层厚为30μm时,激光功率180W-210W,扫描速度1050mm/s-1250mm/s,搭接率35%的工艺下,LPBF成形TC11钛合金熔道成形连续稳定,熔池高度、宽度和深度适中,单层搭接良好,表面粗糙度低,表面质量好。(2)进行了TC11钛合金试样成形试验,得到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搭接率对试样致密度、缺陷类型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激光功率为195W,扫描速度为1250mm/s,搭接率为35%时TC11钛合金实体具有最高的致密度,为98.95%,其对应实际密度为4.502g/cm~3;扫描速度1050 mm/s-1250 mm/s时可获得最小的表面粗糙度和最佳的表面质量。(3)进行了试样拉伸试验,得到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搭接率对试样拉伸强度、延伸率和拉伸断口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LPBF成形TC11钛合金试样XOY截面呈现特殊的棋盘状,由α′针状马氏体和少量β相组成;LPBF成形TC11钛合金硬度和拉伸性能优于锻件,激光功率为195W,扫描速度为1050mm/s,搭接率为35%时TC11钛合金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热流密度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研究传热过程和热防护技术的重要参数,瞬态热流密度的测量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热流密度传感器动态特性直接影响到航天器或航空器瞬态热流密度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目前缺乏对其动态特性进行检测的有效方法,阻碍了瞬态热流密度传感器的研发和工程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瞬态热流发生器形成可控的瞬态热流作为检测热流密度传感器的瞬态激励源。该瞬态热流发生器参考了脉冲爆震原理,以
氧化还原共轭分子由于具有丰富的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和结构可设计性等优点在储能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其固有的低电导率和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问题一直令人诟病。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我们通过分子设计和结构优化提高氧化还原共轭分子的利用率和快速动力学。近年来,低维纳米碳材料设计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因其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可调控性而备受青睐。为此,本论文通过巧妙地结构设计将氧化还原共轭分子与低维纳米碳材料结合
含氟硅氧烷,尤其是作为初始原料的氟硅氧烷单体,作为特种功能材料,长期受国外技术的垄断。本文以绿色高效制备全氟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目标,探讨使用稍廉价的钌系催化剂进行含氟烯烃和含氢硅氧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工艺路线及反应机理。传统的硅氧烷类物质制备,都是通过烯烃与氢氯硅烷的贵金属铂系催化剂上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得到氯硅烷后,再与甲醇钠(或乙醇钠)类物质进行取代反应得到相应的硅氧烷。本论文考察了钌系催化剂上的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结合了网络编码和人工鱼群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网可靠路由。首先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问题分析基础上,定义了编码机会,建立了应用网络编码技术的多源单目的节点数据收集模型,并且基于这个模型,引入人工鱼群算法,建立了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网可靠路由
通过数控机床企业现场使用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前期大量的试验表明,影响机床整体加工精度偏低的关键因素就是机床导轨副装配精度太低。目前对于多品种的精密装配和复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是:装配精度低,装配效率差;几何误差对于装配精度的作用机理不清晰;人工选配及筛选零部件的效率低,装配方法智能化低。为此,本文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9ZX04010001)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滚动直线导轨副受载时的载荷分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物联网规模越来越壮大,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物联网设备由于缺乏充分安全考虑,日益成为攻击者利用的工具,物联网设备安全成为影响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满足物联网设备接入的安全需求,本文对物联网平台安全因素进行了研究,按照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从原有接入技术加入安全考虑着手,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平台安全体系结构设计,为物联网的安全发展提供支撑
利用网络将感知节点设备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应用系统就是物联网,它将物理世界实体与信息系统相融合,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结合在一起。为了让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就需要有效地保障来为其提供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从1.0时代迈进2.0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正式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系列标准,当中对物联网安全要求予以明确。所以,将等级保护2.0框架下的互联网安全保护体系构建起来,对于物联网防御体系与物联网安全保护
随着低慢小无人机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有效监控低慢小无人机成为当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面向这一背景,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探测低慢小无人机算法研究,具体成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制作了低慢小无人机可见光和红外数据集。收集了不同场景下,包含无人机,风筝和飞鸟三类物体的可见光图像15659张,红外图像5546张,再通过标注和划分,构建了本文的实验数据集,且
毫米波雷达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领域中应用广泛,可用于交通路况的感知,路口盲区危险预警以及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等场景。而多目标跟踪技术作为毫米波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道路违章、超速车辆进行识别跟踪,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监控。也可以为ADAS提供精确信息,保障自动驾驶安全。因而,对多目标跟踪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超细高氯酸铵(AP)应用在推进剂中可以显著提高推进剂的燃速,但也会导致感度增加,降低其安全性。将超细AP与纳米燃烧催化剂和纳米降感剂复合可以加速超细AP的热分解,提高推进剂的燃速,又可以降低超细AP的感度。但是,纳米燃烧催化剂和纳米降感剂同时对超细AP的催化与降感研究尚不明确,无法为AP的催化热分解和降低感度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通过将纳米燃烧催化剂和纳米降感剂与超细AP进行复合,来研究其对超细AP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