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聂绀弩是我国20世纪文坛一名卓有成就的作家,一生笔耕不辍,执笔时间长达60多年,著述颇丰。他在散文(以杂文为主)、诗歌、小说的创作以及古典文学的研究等领域均表现不俗,而杂文、旧体诗及小说又堪称其创作中的三绝。本文意在对他整个一生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的审视和关照,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意义上的聂绀弩形象。根据聂绀弩各个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对各种创作文体的自觉选择,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聂绀弩:上篇结合聂绀弩的生平和创作,探讨影响他创作个性和精神个性形成的各种思想渊源,分别从他的童年经验、青年时代对无政府主义的青睐、一生对鲁迅人格、精神的追慕和晚年对马列主义的沉迷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童年时代的创伤体验养就了他善于否定、怀疑的杂文家气质;青年时代遭遇的无政府主义造成了他个性中的孤傲心理和自由意志;一生对鲁迅的追慕加强了他对社会人生的参悟和硬汉气质;晚年对马列主义的沉迷增添了他笑傲人生的淡定与从容。这四个方面不是一个个割裂开来的独立因素,而是相互关联,接受时间上有承续,思想上相交融,共同支配着聂绀弩创作个性和精神个性的形成。聂绀弩一生多样的精神遭际不仅是他孤傲不羁、特立独行的精神个性的渊源,也是他发论做文的滥觞。下篇探讨聂绀弩的创作成就,主要论述他的杂文、旧体诗和小说这三种文体的创作。作为杂文家,聂绀弩师承“鲁迅笔法”,是“鲁迅风”杂文派的得力传人。他的杂文创作“有字皆从人着想,无时不与战为缘”,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鲁迅杂文的“立人”思想和战斗精神。聂绀弩是一个有创见和锐气的杂文家,他在师承鲁迅笔法上,继承中有创新,模仿中有超越,乱真中有新变,既是鲁迅式的,又是只是“我的杂文”。而这乱真中的继承与新变具体则体现为杂文文体的多样化,语言的鲜活性、思想的深刻性、驳诘的尖锐性、逻辑的严密性、知识的丰富性、章法的新颖性、描写的形象性等方面。作为诗人,聂绀弩青年时代以新诗步入文坛,晚年旧体诗的创作让他大放异彩,名噪诗坛,自成一格,为人誉为“聂体诗”。聂绀弩旧体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史诗品格,其旧体诗产生于中国“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的荒唐年代,诗人以诗为史,紧扣时代脉搏,用率真、蕴藉的笔调和浓缩、含蓄的语言,忠实地记录了从“反胡风”、“反右”、“文革”到粉碎“四人帮”二十多年里的种种社会现象和连他本人在内的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际,反映了许多知识分子被打翻在地,再被踩上一脚时的挣扎与抗争,写出了“左倾”错误的危害与人民的呻吟,饱含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思考。聂绀弩用诗歌漫画了历史,用文字凝定了特定时代的呻吟。其旧体诗文笔诙谐、气格沉雄,微笑中见泪眼,平淡中寓沉郁,在当代旧体诗歌文坛自是风标独帜。聂体诗大大地开拓了旧体诗题材的表现范围,打破旧体诗的许多禁区,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生哲思。作为小说家,聂绀弩虽无意于小说创作,但他为数不多的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无论从题材、人物还是表现手法都呈现出他的独到之处。这些小说真实而深刻地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战争年代人们的苦难生活和顽强抗争,时代气息浓厚,语言简约明快,人物塑造真实,一种生存的无奈“呼之欲出,历历可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小说艺术上,聂绀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体现他的独具匠心,经常变换多种艺术手法,使其小说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主要表现为:小说文体风格的散文化;对比手法的应用;富有特色的心理和细节描写。聂绀弩还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文中大量地使用家乡的方言土语,这种语言与乡土题材融为一体,很好地体现聂绀弩作为乡土小说家的创作特点。聂绀弩小说以他丰韵的基质和独特的魅力应当在小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小说从某种程度上看是左翼小说成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