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政府行为以民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民众生活以食物资源为保障,食物安全又以粮食供给为基础。作为仅占有世界7%左右的耕地却有着21%人口且处于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必须以其独特的战略解决粮食问题。粮食产业的资源高度依赖性、弱质性和公共性特征及其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政府对粮食产业实施规制的必要性;粮食国际贸易环境与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了中国粮食国际贸易规制必要性与重要性。中国加入WTO后,粮食国际贸易更为频繁,其政府规制问题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科学制定规制政策,事关中国未来粮食产业发展、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国民福利和国家政治经济地位。本论文基于粮食产业的经济特征和国际贸易的新环境,运用规制经济学理论,从战略性、经济性、公共性和安全性的视角研究粮食国际贸易规制问题,剖析国际贸易规制作用机理和决策选择机制,力图解决粮食国际贸易的两个难点问题,即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前提下有效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如何在粮食国际贸易政策上平衡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平衡相关利益者利益。论文研究在理论上将规制经济学理论应用于粮食产业及国际贸易领域,拓宽了规制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规制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上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研究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规制问题,其关键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规制,即规制的必要性;规制什么,即规制的对象与内容;如何规制,即规制的方法、策略与政策;如何实施,即规制政策的制度化、法规化及实施;效果如何,即政策实施收益与损失等问题。本论文集中研究前三个问题。研究首先遵循规范分析方法,在收集与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问题,提出政府以本国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假说。其次,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与规制经济学理论,研究粮食产业经济学特征,论证粮食国际贸易政策规制存在的经济学原由,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从战略体系的角度,确立了规制的战略目标和内容框架体系。基于国际贸易理论,采用福利分析模型,研究各类国际贸易规制方法的预期福利影响效应,为合理选择规制方案建立基础。通过对中国粮食产业环境、粮食国内市场状况、粮食国际贸易环境、WTO相关规则等内容的实证分析,在合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兼顾粮食国际贸易经济性效率、国家粮食安全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研究首先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中国粮食国际贸易政府规制存在的机理,得出规制必要性结论;其次确定粮食国际贸易政府规制理论基础、战略目标和研究框架;第三分析得出各种粮食国际贸易规制方法内涵、福利影响及适用性;第四在规制战略目标约束下,兼顾各方利益,确定相机而择的规制策略;第五借鉴各国经验,结合中国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粮食国际贸易规制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1)国际贸易规制是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体现,在自由贸易思潮和WTO环境下,规制政策的选择是多目标利益均衡的结果。(2)政府应区分内外市场规制决策标准,对内适度放松规制,促进市场化与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对外适度强化规制,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3)具有大国效应的中国粮食国际贸易其进口数量规制是基于粮食安全底线强规制前提下的适度放松规制。限于篇幅,论文未对粮食国际贸易的垄断企业规制问题和政府俘虏问题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