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主体不同,其教育目的亦有差异.个人、家庭和国家以不同需要为依据,厘定了各不相同的教育目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三者表现各异.中美两国在三者关系上历经演变,显示了不同的取向.从历史上看,中国三者的关系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性链条;美国三者关系,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教育目的由"私人"的单一属性,转向个人、家庭、国家的共有属性,总体而言,主要以社会个体为中心,强调教育要以"所有儿童"为目的.就现状而言,在学生学习目的与国家教育目的关系上,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的国家属性偏低,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的教育目的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够重视.美国则出现了过分尊重学生的愿望、要求的问题.在家长意图和学生学习目的关系方面,中美两国家长都表示了对子女的关心.不同的是,美国家长注意子女能力的养成,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自我选择.中国家长则以智育为主,主动替子女谋划"幸福"的未来.在家庭、国家教育目的关系方面,美国家庭教育目的多元化明显,国家尊重家长的意愿,两者具有较大一致性;中国家庭教育目的以"应试"为主,与国家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相矛盾.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统和教育体制的原因,又有个人、家庭、国家教育目的三者本身的原因.这些因素在中美两国的内容不同,侧重点各有差异,致使两国三者关系差异较大.找出这些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有利于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寻求教育目的整合的途径.即主要是使学生学习目的、家庭教育目的和国家教育目的综合化,以避免三者的分离.具体而言,就是使国家教育目的人性化,具体可操作化;使学生和家长共建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学习目的和家庭、国家教育目的和谐同向.这种目的实现的必要性,源于中国教育目的分离而使教育功能弱化的现实.实现的可能性,则来自其实现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人健康和谐的发展.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整合,该研究借鉴美国的一些有益做法,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以供研究者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