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华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及气溶胶传播特性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在中国呈地方流行性,单纯H9N2病毒感染只会引起轻微临床症状,如果继发其他病原则死亡率大大提高。禽流感病毒在陆生禽类中流行并演化成为不同的基因型,目前H9N2病毒在我国家禽中优势流行株是S(G57)基因型,该基因型最早出现在2007年,2010年以后成为优势基因型。H9N2病毒主要自然感染家禽,自1998年以来,其宿主谱不断扩大,中国香港和大陆其他省份陆续的从猪和人的体内分离到Y280谱系的病毒。H9N2 AIV特别是S基因型病毒可以作为包括H5N1,H7N9和H10N8在内的新型人类禽流感病毒的基因供体,通过基因组重配产生能够引起人类严重感染的病毒,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H9N2病毒在感染不同宿主后在环境和抗体选择压下生物学特性也发生了改变,前期研究表明F98-like H9N2病毒部分毒株具有气溶胶传播特性,但是S基因型病毒的气溶胶传播特性并无相关报道。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活禽交易市场在多种亚型病毒的转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的工作人员和交易人员暴露于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禽群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中交易的家禽也是流感病毒的天然病毒库。尽管不同时期H9N2亚型AIV分离株的谱系和基因型已有报道,但H9N2优势流行株的致病性特别是气溶胶传播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对H9N2病毒致病性进化的充分掌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H9N2,防止其他具有潜在威胁的流感病毒在中国各地爆发。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活禽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华东地区流行的H9N2病毒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和致病性分析。1.2014-2016年中国部分地区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监测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们对江苏地区部分活禽交易市场进行了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从76个禽群共900份棉拭子样品中分离到了 42株禽流感病毒,包括H1、H3、H4、H5、H6、H7、H9和H11共8个HA亚型。流感病毒的总分离率为4.67%,群阳性率为23.7%;其中高致病性H5亚型病毒的分离率最高,为1.1%,占阳性样品总数的23.8%;其次为低致病性H9亚型病毒,分离率为0.67%。H1、H3、H4、H6、H11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分离率相对较低,且均从水禽中分离到。调查的不同宿主中,禽流感病毒在鸭群的分离率最高,达10.6%;其次是鸡群,为3.25%。结果表明,活禽交易市场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呈多样性:鸡是H5、H7和H9亚型病毒感染的主要宿主;鸭携带除H7亚型之外的所有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3、H4、H6、H11亚型禽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因此,活禽交易市场是各种亚型禽流感病毒存在的重要场所,且鸭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储存宿主;加强对活禽交易市场的监测和管理对于控制禽流感至关重要。2015-2016年临床样品中共分离H9亚型禽流感病毒64株,当前H9亚型在华东地区仍然流行。2.华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遗传变异分析2014年至2016年期间,从华东地区活禽市场的健康家禽或组织样本的中分离出71株H9N2病毒,所有病毒均具有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病毒的特征。对部分毒株的HA和NA进行序列测定,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些病毒HA和NA基因与2007-2009年分离的H9N2病毒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7%-94.3%,与2010-2014年病毒相比分别为94.6%-97.8%,2015-2016年毒株之间HA和NA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5.1%-99.1%。基因组分析显示,这些病毒都属于S基因型。与2013年之前的H9N2病毒相比较,这些病毒在各个基因片段都已经发生了多个氨基酸位点的变异,包括HA基因Q226L的突变,PB2基因I293V、T598V和L648V的突变,PA基因K356R的突变等。这些适应性的突变可能有助于增强病毒聚合酶活性,使病毒在新宿主中能够有效的复制。另外,PB2基因E627K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哺乳动物适应性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 2个分离株发生该位点的突变。H9N2病毒与2010年之前的病毒相比遗传多样性减少(目前华东地区家禽流行的几乎只有S基因型一种),但是8个基因随着时间的推进表现出了遗传多样性的演化。病毒一些适应性突变使得病毒的致病性增强,为了避免新的大流行病爆发,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研究调查这些分子标记物是十分必要的。3.华东地区不同年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了探索当前流行的S基因型H9N2病毒在鸡群中致病性和有效传播的能力的变化,我们选择 6 株 AH320/2016、SDKD1/2015、TM118/2014、WJ57/2012、HeN86/2008、SH7/2001感染SPF鸡进行病毒致命性和传播实验。本研究中,SH7是已被证实的具有气溶胶传播性的病毒,作为本研究气溶胶传播的阳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近几年的毒株SDKD1、AH320、TM118与早期毒株WJ57和HeN86相比,可以从多个组织器官中检测出,而且它们在组织中复制时间较长,病毒载量更高。气溶胶传播试验表明,与早期的毒株HeN86相比,WJ57的气溶胶传播组3只鸡中,有1只检测到了排毒,但是晚期毒株SDKD1、AH320的气溶胶传播组从感染后第5天至第9天均能检测出排毒,而且具有很高的病毒滴度以及血清转化水平。结果表明最近的病毒都具有了气溶胶传播性,这有助于病毒与哺乳动物受体相结合,使得病毒具有跨物种传播的潜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临床分离的鸭源禽呼肠孤病毒感染7d龄樱桃谷雏鸭72羽,复制鸭源禽呼肠孤病毒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后1d、3d、5d、7d、9d及14d对鸭源禽呼肠孤感染过程中雏鸭临床症状、
C和C 可以说是所有编程语言中关系最为紧密的两个。在目标上,C 被定位为“a better C”;在名称上,C 有一个别名叫做“C with classes”;在语法上,C更是C 的一个子集,C 几乎支持C语言的全部功能。如何优化C 程序代码,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认为有一种方法,即不要让main函数返回void。  同C程序一样,每个C 程序都包含一个或多个函数,而且必须有一个函数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介绍了信息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并分析了如何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课和技能课进行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 理论课 技能课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迈入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
桦褐孔菌多糖(IOP)是从传统中药桦褐孔菌当中提取、分离的多糖类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试验室前期研究表明,IOP具有显著的体内抗弓形虫和免疫增强等功能。但对于IOP的体
摘 要: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深受教师的喜爱,因为“以任务为载体、教师来引导、学生是主体”恰巧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推敲,为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掌握课堂上必需的内容、技能与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驱动
摘 要: 随着烹饪事业的健康发展,烹饪专业已成为中职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烹饪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要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挖掘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作者就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烹饪专业 问题 教学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烹饪事业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烹饪专业已成
摘 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情境,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慎思明辨中去。运用情境教学应该从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图画,再现情境;运用图画,再现情境;讲述故事,展现情境等几方面入手,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形象和抽象互
一直以来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底是什么?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技术重要?还是教学水平重要?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是选择向技术发展?还是向教学研究方面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型的教师?有效性虽是个老话题,却是每个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上必须面对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大部分缺少本学科的专业教学研究的经历与经验,本文从“有效性”入手,希望通过有效研究这个过程,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