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极限强度计算的逐步破坏法程序设计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体结构设计与强度评估中,如果不能明确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及真实安全极限,依旧单纯采用基于线弹性理论的许用工作应力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设计理念和发展要求。2005年12月召开的国际船级社协会(以下简称IACS)大会,通过广泛协商,深入研究后达成共识:船舶结构共同规范(Common Structural Rules,简称CSR),于2006年开始正式生效,并强制执行。ISO, IMO, IACS等国际组织开始正式将船体梁极限强度评估内容列入规范,将之运用于指导大型船舶结构的设计。然而,目前国内极限强度在内河船舶设计中仍然未有涉及。国际上只有俄罗斯的内河船舶规范添加了极限总强度的条款,它对保证内河船舶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内河船舶标准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小吨位船舶的运能及经济性劣势迫使其快速淘汰,上万吨的船舶已经越来越常见,其安全性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极限强度方面的研究也是很必要的。就现阶段的发展来说,计算船体梁极限载荷的方法主要有:非线性有限元法,理想结构单元法(ISUM),逐步破坏法和直接法。逐步破坏法由于其计算效率高,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结果也比较可靠,一直被广泛运用。这种方法最早由Smith提出,又称为Smith法或增量迭代法,其核心就是加筋板单元平均应力应变关系,国内外很多专家也提出过一些简化计算方法,本文也是主要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并运用于实际计算过程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下面几个部分:(1)采用Rahman法,CSR法和FEM法计算加筋板单元平均应力应变关系,并与ISUM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中FEM法计算单元平均应力应变关系的可靠性。(2)采用FEM法对加筋板单元作系列计算,同时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及结构由于焊接产生的初始变形;另外,也讨论了跨距、残余应力及侧压的影响。(3)选取板的柔度系数和筋的柔度系数作为主要变量,采用Istopt软件拟合每条曲线,建立内河船舶加筋板单元平均应力应变关系数据库。(4)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逐步破坏法计算程序,提出加筋板单元平均应力应变关系调用方法及根据主要的变量插值计算方法。(5)采用本文程序对实船进行计算,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MARC对船体梁极限强度进行计算,并与文献中直接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本文程序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其他文献
我国东部和南部毗邻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及其引发的暴雨洪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华南西部(主要指广西)是我国受登
本文研究对象为爆炸载荷作用下,基于理想刚塑性假设的单加筋固支矩形板和十字加筋固支矩形板。根据以往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爆炸载荷下加筋板的塑性变形依照载荷峰值大小和加强筋
自21世纪以来,世界日新月异,全球经济实力迅速提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均汽车占有量也得到迅猛的增长。自此以来,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膨胀与交通系统相对落后之间
本文利用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WRF),结合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分析了2005年3月10日发生在一次冷锋附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环流背景、湿位涡演变、降
期刊
本文在了解气缸套表面强化的众多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球磨机制备微纳米粉的途径探索出一种新型制备气缸套表面强化层的方法---高能球磨法,通过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这种方法能能够
长艏楼型船舶具有艏楼结构长,内部使用空间大,甲板上浪小的特点。该船型经常被海洋工程船舶和军用舰艇采用。相对于普通船型,长艏楼型船舶外飘面积较大,砰击问题比较突出。为
纳米氧化钛(TiO_2)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功能材料,具有很多常规TiO_2所不具备的光、电、热、磁、力学等特殊性质,如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热导性好、光吸收性能好、分散性好等,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我国对TiO_2的研究十分重视,已把TiO_2工业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重点。因此,开展TiO_2纳米材料诸多特性(如光致发光特性、化学性质稳定特性及光敏、气敏、压敏等特性)在分析化学中的
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又称“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超出光学显微镜分辨水平的细胞结构的统称。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zonula oecludens又称“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上皮细胞顶端侧面质膜中的封闭蛋白和密
海底管道在海洋油气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安全可靠性也一直广受关注,一旦发生管道破损事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常常会使海底管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