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预约患者就医行为意向模型的构建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住院预约是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但随着住院预约服务的推进,失约现象日渐凸显。患者失约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医疗资源浪费,还会严重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加强对住院预约患者管理,预估患者就医行为意向,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失约。证据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能科学分析行为意向,据此推测:通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构建住院预约患者就医行为意向预测因素模型,可有效预知患者就医动态,为干预患者失约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编制住院预约患者就医行为意向量表,并结合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构建行为意向预测因素模型,为加强预约患者管理提供依据,以减少患者失约。研究方法1.半结构式访谈法:对25名住院预约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住院行为凸显信念以初步拟定条目池。2.Delphi专家咨询法:邀请16名专家为期两轮函询以对条目进行筛选。3.问卷调查法:便利抽样390名排队候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22.00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通过第二轮对330名排队候床患者调查,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Delphi专家咨询: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66.67%、93.75%;权威系数分别为0.79、0.81;各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2.60~5.00,4.13~4.87;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0.07~0.18;Kendall’s协调系数为分别0.22,0.29。经过两轮函询,形成4个维度,26个条目暂定版量表。2.量表信效度检验:信度方面,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各维度0.73-0.89;总折半信度为0.89,各维度0.73-0.79。效度方面,I-CVI为0.86~1.00、S-CVI/Ave为0.93;结合平行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保留了行为态度等4个因子,并能解释72.25%变异量;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为0.37~0.56,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相关系数为0.54~0.72。最终形成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4个维度,13个条目应用版量表。3.假设模型实证分析: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影响最大,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22、0.27,总效应为0.49,与假设H2—致;其次为疾病认知,其对行为意向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30、0.13,总效应为0.43,与假设H4—致。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总效应为0.30,与假设H1一致;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与假设H3不相符。研究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编制的住院预约患者就医行为意向量表简便易于操作,具有良好信效度。本研究所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良好,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在住院预约患者就医行为领域中的应用,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疾病认知对住院预约患者就医行为意向具有积极影响,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作用不明显。
其他文献
组织介电特性指生物组织在电磁场作用下,对电磁能的存储与耗散能力,通常以相对介电常数εr及电导率σ(S/m)表示,作为生物组织的基本物理参数,组织介电特性可以反映组织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介电特性普遍存在差异。通过测量组织的介电特性参数,可以为区分良恶性组织提供参考信息。现阶段在体测量组织间介电特性差异的临床应用包括:术中恶性组织边缘实时检测,磁共振电特性断层成像技术(MR EPT
第一章 球后软组织体积对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 利用Mimics软件对TAO患者眼眶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精准化测量患眼球后脂肪及眼外肌体积。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球后脂肪及眼外肌体积在TAO病情评判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初诊TAO患者135例,共270只患眼。采集患者详细临床资料,行眼眶3.0T磁共振扫描,包
背景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是成骨表达的标志蛋白,溶酶体相关跨膜蛋白5(LAPTM5)与溶酶体的功能密切相关,而溶酶体既参与了成骨细胞矿化的过程,又在自噬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Runx2可以反式激活LAPTM5的表达,而大量的文献证实,自噬与成骨细胞的矿化表达可能具有相关关系。本实验试图通过研究Runx2/LAPTM5在MC3T3-el矿化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究成骨与自
目的:一、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s)动员和采集对供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估现行方案的安全性;二、探讨PBSCs动员、采集前后供者凝血的状态与血液成分的相关性;三:探讨PBSCs动员、采集前后出凝血不良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在珠江医院行PBSCs动员和采集的供者41名,其中健康供者34名,自体供者7名,经G-CSF动员,于PBSCs采集前后行TEG与血常
目的:分析电生理监测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CPA)区神经鞘瘤和非神经鞘瘤在短期并发症与远期面神经功能、后遗症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探讨术后常见神经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CPA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预后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单中心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PA区良性肿瘤病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Kamofsky量表
背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同时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视力丧失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可能会永久性丧失视力。国内部分地区有相似的研究,但近年来暂无关于广东省内及佛山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特点相关调查。长期以来,已有很多学者做了术后相关因素的研究,但很多患者术后预后仍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难以提高。所以有必要进行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流行病
第一部分颅内外动脉支架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背景和目的: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支架植入术的其中一个重要远期并发症一一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有关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或者互相矛盾。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和非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检验数据,探讨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收集2016年6月至20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涉及到多种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症状的存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帕金森病伴随症状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当患者药物疗效明显减退并且出现严重的药物相关并发症时,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患者可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案。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发展为直接获得脑深部核团电信号提供了
目的脑卒中是目前导致我国人口死亡及残疾的主要病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较为多发。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细胞焦亡有关。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具体的保护机理比较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以细胞焦亡关键基因Caspase-1为切入点,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为临床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1.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2.分析2种NF-κB因子(p65和c-Rel)在新生大鼠HIBD模型及使用G-CSF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G-CSF对HIBD的神经保护效应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54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脑损伤组(HIBD组)及G-CSF治疗组(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