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低、中危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住院转归相关资料,寻找可以用来诊断急性低、中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常用指标;分析与急性低、中危肺栓塞患者住院转归相关的因素,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5年11月确诊的13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急性肺栓塞的诊治指南》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和中危组,并比较两组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住院转归情况。结果1、与低危组比较,急性中危组肺栓塞患者出院科室更常见于内科ICU及心内科,而低危组患者出院科室更常见于呼吸科及介入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低危组比较,急性中危组肺栓塞患者更易出现晕厥、呼吸困难症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低危组比较,急性中危组肺栓塞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更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谷草转氨酶(AST)、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评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率及呼吸频率更高,ICU住院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急性肺栓塞患者更易合并出血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为皮肤瘀斑等小出血事件。5、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发现,中危肺栓塞患者更易出现呼吸困难(P=0.000,OR=11.771,95%CI:3.996~34.678)、谷草转氨酶升高(P=0.002,OR=1.056,95%CI:1.021~1.093)和血小板计数降低(P=0.005,OR=0.991,95%CI:0.985~0.997)。当谷草转氨酶(AST)及血小板计数(PLT)的Cut-off值分别为27.45U/L、200*10^9/L时,对急性低中危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的综合判对率最高。6、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分布宽度(P=0.031,OR=1.482,95%CI:1.036~2.120)、sPESI(P=0.023,OR=3.782,95%CI:1.204~11.879)及恶性肿瘤(P=0.037,OR=10.177,95%CI:1.145~90.472)是急性低中危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当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的Cut-off值分别为15.45、1.5时,预测急性低中危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死亡的综合判对率最高。结论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PLT)及谷草转氨酶(AST)可对急性非高危肺栓塞患者进行初步的危险分层,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简化的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及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可以用来评估急性低中危肺栓塞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对住院死亡风险高的患者,应当引起临床重视,早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可能对改善患者住院预后具有较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