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翠湖公园环境认知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市民生活,从市民的真正需要出发。对于设计者而言,如果能在设计中预料人们的行为趋向,他就可以避免设计与现实发生冲突。环境知觉,作为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分支,正是运用知觉心理学来探讨与研究环境问题,它是个体或群体直接、真实地感知环境信息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滤的过程。了解环境知觉的理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公园的使用者角度对翠湖公园的认知环境进行研究,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趋向,从而为进行合理的环境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论文将环境知觉理论的学派观点与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理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对环境知觉理论基础、城市公园环境知觉体验的构成要素、城市公园环境知觉互动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专项、系统地研究。   本文从环境知觉的涵义开始着手,着重介绍了环境知觉的特性以及目前最流行的三个环境知觉理论--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另外,在从认知空间的角度阐述空间认知在景观环境中作用和意义的同时,系统性的介绍和论述了构成认知地图的五个构成要素--路径(path)、标志(landmark)、节点(node)、区域(district)、边界(edge)在人们的意象认知元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及景观环境是否具有易识别性的重要特征。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场所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认知地图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翠湖公园进行了环境认知调查,分别从公园环境游客行为观察、公共意象和认知结构、翠湖意象空间、问卷资料调查等几个方面对翠湖公园游客的环境认知意象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通过对翠湖公园使用者的调查和获得的认知地图数据进行分析得知,翠湖公园在人们心中的评价较高。在由个人认知地图叠加而得到的公共意象图中,水月轩和观鱼楼的出现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4%、61%。滨水、水中及半封闭的景点,如竹林岛、九曲桥、金鱼岛、西南岛、阮堤、唐堤等景点也相对引人注意,出现率依次为56%、54%、48%、60%、56%。由此可见,在以水体为主的景观中,游人以水体为控制要素,并注重以边界明显的景观以形成空间型的环境意象。对于翠湖公园意象空间而言,道路则成为人们在翠湖中进行意象组织的主要手段,在五个要素中出现率最高,达到了51.04%,节点、标志、区域依次为43.45%、34.02%、10.41%,由此可见,翠湖的空间意象结构是以主干道为主要控制要素。最后,在调查问卷中对于翠湖最吸引人的景点、最美的景点、景区的象征、景区的中心等几个有关翠湖景观风景质量关键评价因子中,每个关键因子都在游客心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对翠湖公园的五个等级形容词的总体评价中,翠湖总得分为4.25,相当于百分制的85分。翠湖之所以能在市民心中有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路径意象要素突出,翠湖公园的四周设有多个出入口,便于人群进出,道路分级明确,可以明确的指引人群到达各个景区;(2)、分区较为合理,能将不同目的的人群分散开;(3)、翠湖景色很美,人、鸥同乐的和谐画面给了翠湖高度的象征意义;(4)、随处可坐、随处休闲的人性化设计给游客提供了观赏景色的视点及休憩的场所;(5)、标识明显,能让游客很快的辨别自己身在何处。翠湖公园的不足之处在于部分休息空间缺乏围合,私密性和安全感不够,另外就是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设施不够完善,最后就是翠湖公园应增强公园内部标识的同一性,以便更好的突出翠湖的文化和自然景色特征。   因此,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及根据游客对翠湖目前的空间意象结构和景观评价结果来看,从环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角度,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翠湖景观空间利用率较高,无论是从时区特征还是从空间特征上都表现出空间密度大的特点。   (2)道路、节点是游客在翠湖中进行空间意象组织的主要手段。   (3)翠湖各个景点联系较为紧密,功能分区明确,框架清晰,游客对翠湖总体评价好。   (4)以水体为主,阮堤、唐堤两大主干道为辅的网络型框架结构增强了整个景区的可识别性,便于人们记忆和认知。
其他文献
【摘要】翻译是一种综合交际行为,莱丝指出,一定文本类型需要某种对应的翻译方法,而实践表明文本类型不能决定一切,交际目的的差异决定翻译策略的不同。本文选取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为研究对象,试图在文本类型学观照下分析其中文化信息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本类型学 翻译策略 导游词 文化信息 故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6-02 
【摘要】信息技术融入习作教学课堂,关注学生角色的变化,树立习作信心,提高习作热情,注入生机与活力:一、见多识广的“读者”;二、心潮澎湃的“观众”; 三、时尚前卫的“拍客”;四、小有成就的“作家”。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尝试,迎来的是习作的快乐和惊喜。【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生 习作教学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84-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盲目的扩张性发展给城市带来了诸如道路相对不足,城市车流拥挤,绿地和旷地稀少,环境日益恶化等诸多问题,致使城市面对灾害的抵抗力大大减弱,严重影响
学位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之后,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困境分析 对策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住的宽敞,住的舒适,已经是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最基本的要求。而更多的是期望生活在一个清晨推开窗,能
林产品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类消费品,具有发展模式多、产业链条长、附加价值大等显著优势。依据林产品产业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目前国有林场普遍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管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地带。该区域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为完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是我国特有树种,在西北地区分布广阔,是西北各省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历史上天然林遭受过强度破坏,有的遗传资源已经丢失,要对现有天然群体
【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代名词。如何在庞大的信息库中寻找那些对自身有利用价值的,高质量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技能。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始终都具有着其他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教育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 高职英语 自主学习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