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方式对沈爆3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eepseax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沈爆3号爆裂玉米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种植为对照,设置偏垄宽窄行、二比空、大垄双行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通过对沈爆3号爆裂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形态、生理及田间小气候和品质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沈爆3号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为爆裂玉米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提高了沈爆3号子粒产量,改善了与产量相关的各项指标。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产量最高,为4820.94kg/hm2,比常规种植方式提高7.23%,二比空和大垄双行也分别比常规种植方式产量提高4.44%和3.37%;偏垄宽窄行和二比空种植方式的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与常规种植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的双穗率比常规种植有显著提高,倒伏率和空杆率降低。生物产量表现为偏垄宽窄行>二比空>大垄双行>常规种植。2.偏垄宽窄行、二比空和大垄双行比常规种植株高降低,茎粗增大,叶面积指数提高,穗位及穗下叶叶向值降低,根系性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偏垄宽窄行、大垄双行、二比空分别比常规种植株高降低了2cm~10cm;茎粗增加了0.07cm~0.27cm:抽雄期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的叶面积指数比常规种植增大6.23%~8.31%;穗位及穗下部叶向值比常规种植降低0.15%~1.09%和0.01%~2.93%;不均匀种植方式总根长、根直径、根体积、总根重比常规种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改善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指标,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均高于常规种植。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在整个生育期的SPAD值比常规种植高0.51%-9.44%;净光合速率比常规种植高0.83%-35.70%。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的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比常规种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偏垄宽窄行表现最优。4.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优化了群体内的田间小气候环境。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比常规种植的冠层内透光率有所提高,穗下0.5m处、穗位和穗上0.5m处比常规种植提高了12.98%~141.22%、7.10%~180.35%和1.71%~70.35%,其中,二比空改善程度最大;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的风速在行内均小于常规种植,在行间均显著大于常规种植;不均匀种植方式的田间平均CO2浓度比常规种植方式增加了0.57%~1.36%;二比空群体内田间温度最高,偏垄宽窄行次之;各个层次上田间湿度均以偏垄宽窄行最低,常规种植最高,二比空和大垄双行介于中间。5.沈爆3号的三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的单花体积、膨爆倍数和爆花率均大于常规种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方式对沈爆3号子粒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通过查阅国内外最近几年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对红背叶化学成分及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红
艰难的路湖南省桑植县张家湾村的余启运兄妹,家住深山,每个月都要攀爬近乎重直的木梯去镇上读书,这也是全村人走出大山的最边通道。
高密度种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途径,但田间种植密度过高可能导致玉米植株间相互制约,生长动力减弱,从而导致用于防御的能量投入增加而用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最终使产量降低。
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金家镇(辽北)和阜新市阜蒙县大固本镇(辽西)2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选用丹玉39、郑单958和辽单588三个不同耐密型的品种,设5种行距处
深度学习以高阶认知、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要素,以教学设计作为关键环节,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微生物与免疫学》融合课程是探索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课程设计分
本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新型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载体,以四川主推玉米品种川单418为材料,分别在1.6m和2.0m带宽下各设置6个宽窄行配置水平和1个等行距配置水平